您的位置:首页 >滚动 > 正文

人民银行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工作

来源:国际金融报2021-06-15 10:02:12

6月10日下午,第十三届陆家嘴金融论坛全体大会三:全球抗疫背景下的经济合作与发展——伙伴城市专场·巴黎如期举行。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给人类经济社会造成重大冲击,全球经济下滑,金融市场剧烈波动,经济体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推动全球协调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成为各国关注重点。

那么,在全球经济复苏的背景下,与会人士都关注哪些要点?又该如何以更加平等、包容、互惠的方式推动国家间的经济合作?

全球经济合作“大势所趋”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屠光绍指出,近年来各方面原因使全球化发展面临着变局,而应对这些局面的关键在于要形成共识,需要全球共同努力不断开拓经济合作,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新局。

屠光绍强调,全球经济合作特别是投资合作是“大势所趋”。尽管近年来全球贸易投资受到了保护主义、极端主义等方面的阻碍,但全球经济合作特别是投资合作的趋势不可阻挡,并且从总的方向上看一定还会继续前进,因为这符合全球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共同利益。

图卢兹经济学院名誉主席让·梯若尔也进一步强调了多边主义的重要性,未来不是要不要全球化的问题,最主要的是如何应对新变化,并抓住相关机遇。“在疫苗、气候变化方面都要这样做。此外,我们需要有一个合理的碳价格,并且更加绿色”。

交通银行董事长任德奇指出,疫情背景下的全球格局中,中法深化合作空间很大,合作领域和模式也可能会有新的变化。

事实上,尽管去年疫情阻碍了中法两国人员的交往,但是从最新相关统计数据来看,双方经贸往来实际数据非常亮眼。

“我们认为目前正是构建双方合作新格局的重要窗口期或者战略机遇期。”任德奇进一步指出,“要把握好这个战略机遇期,还是需要我们继续坚持开放互利原则,寻找、打造、擦亮双方优势,这对金融业深化合作创新,助力双方开放共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在任德奇看来,中法两国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可以互补,未来中法两国合作空间领域主要有航空、养老服务、智慧城市建设等。

金融中心建设迈出新步伐

在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工作。支持上海强化全球金融资源配置功能,打造促进双循环的绿色金融枢纽,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助力上海成为新发展格局下联通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重要枢纽和桥梁。

与会人士指出,通过上海和巴黎的金融合作可以更多促进、带动中国和法国甚至包括全球金融的相互合作。

在屠光绍看来,上海和巴黎的进一步合作能够“大显身手”。据屠光绍介绍,通过持续努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就。下一步“十四五”期间根据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必须迈出新步伐。

“巴黎金融市场在整个欧洲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屠光绍表示,无论在金融监管、金融行业发展还是市场生态环境方面,巴黎金融市场在欧洲、在全球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屠光绍补充称,如果巴黎和上海两个城市之间在金融合作方面进一步深化——越来越多法国金融机构的合作方参与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越来越多的中国金融机构也在法国开展金融业务,将会对全球金融发展、全球金融治理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

“智慧城市建设方面,上海和巴黎各具优势,拓展互利合作空间非常巨大。”任德奇表示,和巴黎一样,上海也很早就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近年来在推进经济、生活和治理全面数字化转型上进度很快。“如何利用好数字化思维方式持续改进生产效率和生活品质,对于提升两个城市的发展能级意义重大”。

绿色金融合作“大有可为”

在全球经济、金融合作之外,与会人士对于金融如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等话题也进行了讨论。

屠光绍指出,全球在绿色金融合作方面是“大有可为”的。绿色发展是全球的共同诉求,涉及到全部地球人共同的利益,不光是现在的利益还有将来的发展。全球应该在绿色金融方面有更多的合作。

法国兴业银行首席执行官吴棣言指出,气候变化是一个切实的挑战,而气候变化并没有所谓的边界之分。在更好地监督气候变化并进行能源转换方面,是需要各方进行进一步合作的。

“在绿色融资、绿色金融等领域,必须要有清晰的定义和路线。”吴棣言强调。

屠光绍指出,绿色发展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问题。绿色金融要发展得好,离不开相互合作与借鉴分享各自的经验。

在屠光绍看来,做好绿色金融的过程中,有四个方面需要继续努力:

第一,宏观机制方面,需要有一套绿色账户体系和核算体系,建立起绿色发展包括绿色金融发展整体的框架。

第二,需要更多发挥市场机制,包括碳排放市场、碳金融市场。只有完善市场机制才能真正促进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

第三,从微观层面比如金融机构方面,无论是绿色贷款或绿色债券或者ESG方面的投资,都需要更多把外部绿色发展要求和机构内部风险收益匹配更好地连通起来。这样才能在微观机制方面让金融机构发展和绿色发展更好地融合。

第四,加强绿色金融、绿色投资方面的基础设施,包括信息披露、绿色金融标准分类等问题。(记者 吴林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