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正文

南京在心脏最前沿技术领域拥有话语权 给全球业界带来临床指导

来源:南京日报2021-09-30 11:38:02

反复发烧一个月,竟是细菌入侵心脏“做窝”;诊断5年的肝硬化,竟然是“心病”……季节交替之际,心血管疾病发作较频繁,近期南京接诊了诸多有关各种“误会”引发的心脏重症。心脏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9月29日是第22个世界心脏日,旨在向公众宣传心脏健康知识。近些年心血管疾病发病越来越年轻化,但相关治疗也更先进,趋向微创化,南京更是在心脏最前沿技术领域拥有话语权,甚至以改良发明的新技术改写了新版“心肌血运重建指南”,给全球业界带来临床指导。

多地患者的“误会”在南京找到病因

来自陕西的丁女士今年31岁,5年前孕前检查时发现肝硬化、腹水、胸水。5年来,她辗转陕西的各大医院,却不见好转也明确不了病因。经介绍她来到南京市第二医院肝病专家会诊中心看主任医师、副院长杨永峰的门诊。经过诊断,杨永峰发现丁女士表现出的肝脏扩张充血,其实是心包有钙化,最后确诊是心包压缩引起的肝脏血液回流受阻。

现年41岁、来自连云港的李先生怎么也没想到,反复发烧一个月,本以为是感冒,竟让他患上重症感染性心内膜炎,在“鬼门关”几进几出。幸运的是,李先生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医师王晓伟教授团队的救治下,成功地“拔除毒瘤”。

这些似乎与心脏毫无关联的病症,带来大“误会”,好在最终来自各地的他们都在南京化险为夷。在采访中记者获悉,许多心脏部位以外的地方疼痛,有时也是心脏病的信号,却容易忽视。比如不典型的牙痛、肩膀痛、腹部痛、咽喉疼痛等,如果排除常见病诱因,要高度重视可能是心脏疾病的问题导致,秋冬季更是心血管类疾病的高发季节,切莫大意。

微创疗法已在全球推广数十万例

作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全球每年约有175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占据总死亡人数的30%。而在我国,每年大约有260万人死于它“手下”,死亡人数位居世界第二。“从一些临床案例可以看出,目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确实趋于年轻化。”南京市第一医院心内科常务副主任、心导管室主任张俊杰告诉记者,“除了遗传因素,这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压力增加带来的心理原因息息相关。”

张俊杰解释,饮食不健康加上运动量变少带来的超重肥胖,成为危害年轻人心血管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压力剧增以及重度抑郁症也是诱发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上医治未病’,让救治前移,做好预防,也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关键。”

除了预防,近些年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也从动辄开胸的外科手术更趋向于微创化与介入化。从医33年,南京鼓楼医院心胸外科主任王东进练就一身绝活,“王氏小切口”就是其中之一。常规心脏手术需要从胸口正中切开30厘米长的刀口,对患者来说,这种手术方法伤元气、恢复慢,而王东进首次提出右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心脏病的方法,目前已在全球推广数十万例,尤其适用妇女儿童和糖尿病患者,使开胸手术进入微创时代。

多项前沿技术打破禁区

同样让患者减少伤害,介入化则让诸多心血管疾病从外科走向内科。南京的多项前沿技术更是在全国领先,走入曾经的领域禁区,甚至得到全球业界高度认可纳入指南,成为临床治疗首选。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是指冠状主支、分支部位分别或同时存在的严重狭窄的病变,是领域的难点,而早在2004年,南京市第一医院心内科学科带头人陈绍良教授就提出双对吻挤压技术。多年来,凭借这一创新技术及系列试验的重要成果,陈绍良和他的团队多次在国际顶级学术会议上为中国医生赢得了肯定和喝彩,十多年后该技术仍旧领先全球。2018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正式发布新版心肌血运重建指南,陈绍良发明的该技术被写入指南。“这也是中国医生发明的技术首次在欧美国家成为临床首选。”张俊杰介绍。此外,肺动脉高压作为一种恶性程度高、目前仍无法根治的肺血管疾病,治疗棘手,陈绍良率先提出肺动脉去神经术已申请多项国际专利。

7月,江苏省人民医院完成省内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术;8月底,3位平均年龄超过80岁的高危患者,在心脏不停跳的状态下在南京市第一医院顺利完成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这次守住“心门”的手术不仅是江苏首例,更在全国领先与国际接轨。如今,南京这些白衣天使继续深耕在心血管前沿领域,造福更多患者。(王婕妤)

关键词: 领域 指导 病因 造福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