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正文

一张软件行业供需清单 释放西部数字经济新信号

来源:成都商报2022-01-17 16:35:17

部分机构发出  

软件需求信息  

“解决方案征集”  

“医疗信息化建设”  

“双碳数据应用”  

“数据制造”  

……  

软件企业释放  

产品供给信息  

“企业服务智慧平台”  

“智慧教育解决方案”  

“基层政府综合应急智慧治理平台”  

……  

第十九届中国国际软件合作洽谈会(简称“软洽会”)近日在成都举行,这一届软洽会还召开了“区域协同发展专题会议”,四川省软件行业协会现场发布了一份《区域合作重点行业需求与软件供给能力清单》(简称“供需清单”)。经过自主申报、专家评审等程序,本次发布的与软件行业相关的需求与供给清单各50条,共计100条行业供需信息。  

软件行业供需清单上,部分机构的“解决方案征集”、“搭建大数据应用分析平台”、“医疗信息化建设”、“双碳数据应用”、“数据制造”等软件业务需求被一一罗列出来;而软件行业的企业则对外释放了“企业服务智慧平台“、“智慧教育解决方案”、“基层政府综合应急智慧治理平台”等软件产品供给信息。一方有需求,另一方有供给,来自成都、重庆、西安三地的企业、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在这张软件行业供需清单上发布了针对软件业务的供需信息,希望用“市场之手”精准实现供需匹配。  

软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灵魂,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支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刚刚对外公布,软件行业发展获得国家顶层设计“加持”。上述供给清单涵盖了成都、重庆、西安等地市场主体在软件方面的供需信息,区域合作信号明显。在这背后,还透露了哪些西部数字经济的新信号?  

三地企业“牵手”  

在细分领域寻求合作  

作为聚焦软件行业区域合作的专题会议,在第十九届软洽会的“区域协同发展专题会议”上,四川省软件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现场发布了《区域合作重点行业需求与软件供给能力清单》,释放了当前成都、重庆、西安三地区域合作中涉及软件行业的业务需求与产品供给信息。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梳理这份供需清单发现,清单上累计包含100条供需信息,其中,需求信息和供给信息各占50条。整体来看,供需清单的绝大部分信息来自成都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领域企业,这也体现了本届会议成都作为“东道主”的目的——通过一场会议,搭建信息互通平台。此次发布的100条供需信息聚焦于区域合作重点行业,包括政务、教育、医疗、能源、文旅、应急、农业、环保、广电等10余个领域,而这些领域正在催生不同场景的软件业务需求。  

在需求主体上,除了相关企业有软件业务需求外,部分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也发布了软件业务需求信息。需求类别主要包括软件产品及信息化解决方案,规划设计编制、产业链协作、市场渠道拓展、项目建设等。软件企业的产品供给类别以软件产品信息化解决方案、信息技术服务为主。  

供需清单上的成都企业既有上市企业,也有本土产业领域“熟面孔”企业。比如,四川久远银海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关于医疗行业的产品需求信息,针对部分国产化需求的项目,需要通过采购国产化商业化数据库来构建数据仓库,满足用户数据分析需求;成都积微物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技术联合攻关”需求,需求场景是搭建大数据应用分析平台,构建基于仓储、加工、运输、循环处置、供应链服务等业务的数据标准体系、提供多维度数据分析、自主查询等功能应用,实现数据共享,打造智慧仓储物流场景。  

除了成都企业外,来自重庆、西安的企业也在供需清单上释放了产业合作信息。西安金讯通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发布了“政府服务热线系统”的供给信息;重庆两江新区软通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也发布了产品供给信息,提供数字化转型、数据治理、信息化规划等专业服务。  

“发布供需清单,释放最新的产业合作资讯,这种形式非常好,清单的信息简洁明了,解决了以往软件需求方与供应方之间信息屏障的问题,能够加速推动优质企业之间的对接,推进产业链效能发挥。对于高校而言,也能够通过对‘供需清单’的研究解读,把握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为区域行业发展推送更为优秀的软件人才。”当天的供需清单发布现场,让重庆工程学院软件学院副院长汪俊良印象深刻。  

国家顶层设计  

软件产业面临全新发力点  

此次行业供需清单纳入重庆、西安两地的企业信息,释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有助于将省外企业的供需信息及时传递给成都本地企业,催生行业间潜在的跨区域产业合作机遇。  

而去年公布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软件、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重点领域数字化发展,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对成都和重庆企业而言,软件产业协同发展尤为关键,在该领域持续发力,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产业局面,能够成为促进两地数字经济提质增效的一个推手。  

一个更值得关注的“信号”是,作为国家产业发展顶层设计之一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将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在此背景下,瞄准传感器、量子信息、网络通信、集成电路、关键软件、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新材料等战略性前瞻性领域,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显而易见,国家顶层设计对软件业,尤其是“关键软件”发展尤为重视。

“特别在当前的行业背景下,必须通过对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的研究和开发,逐步完成‘国产化’升级,摆脱技术上的依赖性,提高产业链供应链质量。” 汪俊良分析,针对信息技术服务领域拓展、工业技术软件化推广、创新型软件人才培养方面,国家的顶层设计为软件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力点。

实际上,在此之前,关于成渝两地数字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软件业发展已经引发业内广泛关注。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副院长程飞去年底在成都参加一场大数据产业主题会议时表示,成渝地区目前缺少“数字能力驱动城市”,例如,在软件开发行业上,成都与重庆两地都表现出明显的产业优势,从岗位维度能够发现,两地在技术人才方面形成一定的优势互补,可充分利用这种人才优势上的互补,在软件开发行业中寻求相互协调的差异化发展,对此,他建议,两地在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的基础上,根据职业岗位及人才队伍的差异进一步加强人才匹配。

区域“产业合力”

人才培养须加强校企联动

对成都、重庆、西安三地软件企业而言,供需清单上的100条供需信息无法涵盖三地更大范围的产业合作资讯。那么,未来如何构建一个参与企业更多、产业协作更强、行业聚焦更广的软件产业跨区域合作机制?这或可成为三地软件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探索。毕竟,优质资源要素的跨区域配置能够更好地构建一个地区的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软件产业间的“抱团发展”胜过“独善其身”。

还有一个背景值得关注。当前,成都正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产业构成,据公开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1月-11月,成都市软件产业新引进52个重大项目,签约总投资达1271.8亿元。和国内其他数字经济发达城市相比,成都在产业规模、细分领域、技术创新等领域尚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优势方面,随着目前国家政策的扶持、产业发展的战略布局、特别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打造,能够进一步促进成渝两地形成产业合力,可以预见,两地软件产业的发展将迎来一个快速上升期,但劣势不容忽视,与北、上、杭、深等城市相比,成渝目前的产业合力尚处于孕育期,各地软件园、创业园的打造还需整体布局、通盘考虑,避免产能内耗,人才外流问题仍然存在,需要通过政策倾斜、薪资调整等,进一步增强本地软件产业对优质人才的吸引力。”汪俊良说。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还指出,协同推进信息技术软硬件产品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加快集成适配和迭代优化,推动软件产业做大做强,提升关键软硬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在汪俊良看来,软件产业发展壮大,人才培养至关重要。

“成渝地区软件产业领域企业应借助国家出台的数字经济政策利好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东风,通过高校与企业的深度对接,进一步加大对软件人才的培养力度,从而汇聚更多的优质人才,逐步形成区域人才优势,对于一些深耕软件人才培养的高校而言,应通过对产业趋势、行业技术的研究,继续拓展与区域内优质企业的合作路径,为双城经济圈发展打造更为优质的人才储备池。”汪俊良说。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宋嘉问

关键词: 供需 清单 信号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