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商业 > 正文

辽阳:立足新发展阶段 用苦干实干实现振兴发展新突破

来源:辽宁日报2021-10-09 15:16:39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共产党辽阳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建设营商环境好、创新能力强、文化特色足、生态环境美、幸福指数高的宜居宜业新辽阳”的发展蓝图一经铺开,便引起了与会代表的集体共鸣。

未来五年,辽阳市委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突出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聚焦建设“两城三区四基地”(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夯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省级民营经济发展示范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生态宜居城市示范区;建设芳烯烃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铝合金精深加工产业基地、智能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基地、文旅康养服装轻纺等特色产业基地),用苦干实干实现振兴发展新突破。

坚持创新驱动 为高质量发展添动力

走进辽宁港隆化工有限公司,一条年产1万吨碳酸甲乙酯的生产线正在紧张建设。这家在2019年被评为省级瞪羚企业的新材料研发企业,3年来效益每年都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公司负责生产经营的副总经理姜辉告诉记者:“始终注重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是我们企业成长的保障。”

同样因为坚持科技创新,辽宁意邦新型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走上了从建筑类企业转型为新型材料类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道路。公司注重产学研结合,成为辽宁首批实质性产学研联盟企业。目前,企业每年保持30%的高速增长率。

一方面是企业坚持技术创新,另一方面是政府深入推进制度创新。在辽阳高新区和辽阳县首山经济开发区,推行的“管委会+公司”管理改革新模式,正在为这些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着强有力的支撑。

辽阳市坚持把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用制度创新为技术创新赋能,厚植创新“土壤”,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推进高质量发展。在高新技术企业集聚的宏伟区,在过去五年间,全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6家,港隆、嘉禾等企业被认定为省瞪羚企业,科技成果转化60余项,技术成交额7.4亿元。同样,辽阳市在过去五年中,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实现了年均增长34.7%。

无制度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就难以走远。未来五年,辽阳市将通过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性创新,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地,加速推进高质量发展。

辽阳市将持续推出一批首创性、集成性、系统性制度创新成果,让制度创新成为考核各地区、各部门工作实绩的重要指标。开展科技创新引领产业振兴专项行动。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更多实质性产学研联盟。支持企业成立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打造一批中高端创新研发平台。整合完善人才政策,营造拴心留人的发展环境。促进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培养“辽阳工匠”。探索“项目+团队”引才方式,实施“带土移植”,优化升级“双百计划”,为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目前,辽阳市已有6家企业成为省首批实质性产学研联盟企业,14家企业申报今年省级“带土移植”技术攻关团队项目,5家企业申报省级“带土移植”创新创业团队项目,总数列全省第三位。这些“带土移植”项目将吸引更多的人才、技术、项目、团队落地,为辽阳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

做好“三篇大文章”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8月18日16时30分,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分公司年产30万吨高性能聚丙烯装置一次开车成功,正式进入生产运营阶段。该项目的建成投产将推动辽阳石化从炼油“燃料型”企业向化工“材料型”企业转型升级,成为辽阳市“十四五”开局之年积极做好“三篇大文章”,深度开发“原字号”的重点项目。

今年以来,辽阳市精准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不断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他们坚持以项目为笔,不断写实“三篇大文章”,加速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未来五年,辽阳市将坚持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突出重大项目牵引作用,全链条推进项目建设,加快构建多点支撑、多业并举的产业新格局,进一步加速实现“3+3+X”产业体系优化升级。

如今,辽阳市已编制完成《辽阳市关于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共梳理出14条重点产业链。在辽阳市召开的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新一届辽阳市委为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做好“三篇大文章”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改造升级“老字号”。加快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部署,推动装备制造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发展。实施企业“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建成一批数字车间、智能工厂、智能制造园区。

深度开发“原字号”。实施“减油增化”,推进芳烃、烯烃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提高辽化公司主副产品本地利用率,推动芳烯烃及精细化工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强铝合金精深加工产业基地建设,推进高端化、轻量化、多元化发展。推进钢铁、菱镁等传统产业绿色化、智能化发展。

培育壮大“新字号”。坚持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方向,建设数字经济应用示范基地,打造数字产业生态圈,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重点发展新材料、电子信息、循环经济、智慧物流等新业态。建设文旅、轻纺等特色产业基地,着力打造一批辽阳名牌名品。

建设数字辽阳。加快建设“城市大脑”,推进社会治理数字化、网络化,推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和一网协同。构建数字社会,推行教育、医疗、交通、金融、养老等社会服务数字化,给美好生活插上数字化翅膀。

今年,辽阳共梳理出重点推进项目66项,总投资1190亿元。其中:“老字号”项目11项,总投资85亿元;“原字号”项目45项,总投资1089亿元;“新字号”项目10项,总投资16亿元。在66个项目中,新建项目15项,总投资30亿元;续建项目22项,总投资96亿元;储备项目29项,总投资1064亿元。

全面深化改革 优化营商环境不停步

今年,辽阳市住建局、市营商局和市不动产中心携手做了一件事:与全市26家水、电、气、暖等企业合作,共同搭建服务百姓生活便捷平台,整体推进政务和公共服务无缝链接。这看似小小的变化,却大大方便了企业和群众。

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辽阳市全面深化改革。他们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加快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推进项目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抓手,不断推进“放管服”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去年9月份以来,辽阳市把全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作为工作重中之重,主动查问题、通堵点,求变革、谋创新。去年,全市共取消、承接、下放和调整行政职权938项,审批时限压缩80%以上,平均办理环节减少到2.52个。持续深化“一网、一门、一次”改革,网上可办率达100%,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集中办理率达100%,“最多跑一次”、零跑动事项比例分别达95%和76.8%。

未来五年,辽阳市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举全市之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做大做强。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优化领导体制和机构职能设置,推行“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建立健全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资产管理市场化的运营机制。全力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强化法治环境、信用环境建设,树立法治辽阳、诚信辽阳良好形象。截至8月底,辽阳市民营市场主体数量已达12.6万户,新增“个转企”436户,完成省任务目标的109%。

目前,辽阳市正全面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打造“安全、干净、整洁、有序、美丽”的宜居宜业环境,深入优化营商环境。

聚焦八大任务 打造宜居宜业新城市

无论是建设“两城三区四基地”,还是打造宜居宜业新家园,都离不开辽阳人民赓续奋斗开新局的决心,离不开全市上下凝心聚力谋发展的干劲。为此,辽阳市提出要聚焦八大主要任务,谋求振兴新突破,实现发展新蓝图。

八大任务涵盖了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厚积发展动能、加快调整步伐优化产业结构、融入区域协同一体化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实施文化强市、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多个方面。

融入区域协同一体化发展行动,就是要优化产业空间格局,促进高水平开放合作,深度融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深入推进同沈阳、鞍山等都市圈城市协同发展,创新产业园区合作模式,融入以沈阳为龙头的东北创新中心建设。推动沈辽城际轨道交通和沈辽大道项目,完善沈辽一体化交通网络,把辽阳打造成为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休闲后花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就是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推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推进农村改革,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推进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行动,就是要把绿色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通过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倡导培育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把辽阳建设成为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的生态宜居之城。

实施文化强市战略行动,就是要巩固提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成果,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不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创城促振兴,创建惠民生”,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中持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全面提升人民生活品质行动,就是要通过打造精致城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优质均衡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效能、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辽阳等,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郑有胜)

关键词: 阶段 发展 立足 创新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