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消费 > 正文

临期食品成为百亿风口 需诚信和监管作为保障

来源:湘潭在线2021-11-29 13:29:41

“酸奶特价处理了,10块钱3瓶”“面包明天过期,样样两元,两元一个”“保质期倒计时3天,零食便宜卖了”……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听到过临期食品的广告宣传。临期食品并非是一个新兴概念,是指那些将到食品保质期,但仍在保质期内的食品,如超市的“临期食品专柜”销售的即是临期食品。

几年,临期食品凭借价格优势,成为了无数消费者的新宠,尤其深受年轻人青睐,迅速成为一个百亿风口,在线上线下都有很高的热度,在网络上不断衍生出临期食品盲盒、临期食品福袋、临期食品省钱秘籍等。不少消费者认为,购买临期食品不再是小气、寒酸的行为,而是理消费、帮助资源利用的健康生活。也有人持谨慎态度,认为这种食品会影响健康,临期食品到底能不能放心食用呢?

临期食品热度居高不下

记者随机走访了万达、华隆步步高商圈,在这些大超市卖场的食品区,临期食品已成为吸引消费者的主力军,尤其在面包、酸奶、进口零食等价格稍贵的货架,前来挑选食品的客户络绎不绝,架上的商品距过期一般至少还有1至2个月,价格为原来价格的3折至6折不等,保质期越临,商品的折扣力度越大。

同时,商家也会贴心地放上促销的标签,方便消费者一眼就能看到,此外一些导购员也会主动告诉消费者哪些产品处于临期促销状态。而在屈臣氏这样的精品店,会设有临期商品专柜,商品范围不再局限于食品类,例如洗发水、湿巾等日用品也会加入促销活动中。

一名正在选购临期食品的大三学生熊同学说:“时一盒饼干的钱现在能买三盒甚至四盒,每个月生活费都省了不少。”熊同学告诉记者,一开始他觉得便宜没好货,后来看周边的同学也是一样的买、一样的吃,也没出什么问题,自己也加入了“捡漏大军”,在网络上买临期食品更加疯狂。熊同学一边说一边打开了手机淘宝的购物车,记者看到原价上百元的巧克力,标价仅21元;麻辣鱼19.9元能买到一大包,还有很多远低于原价的大品牌食品。

记者点开了一家临期食品专卖店,店内食品的月销量基本都在一千以上,且均保证每件商品保质期很“新鲜”。同样的商品,销量是其他正价商品的好几十倍,售价却不到正价商品的一半,有的甚至比线下同样的临期商品还要便宜。

“网上虽然比线下还要便宜,但有时候也会遗漏一些过期食品在里面,这点超市购买就不会出现。但是价格那么低,还计较什么呢?我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熊同学说。

年轻人是消费主力军

艾瑞咨询在2021年1月曾发布《2020年中国临期食品行业市场分析及消费者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在过去)中国临期食品消费群体以中青年为主,其中26岁至35岁的占比为 47.8%。

正如熊同学所说的那样,价格是直击临期食品消费群体的决定因素,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成本的提高,让很多年轻人成为了临期食品消费的主要人群。

刚参加工作一年的刘女士就热衷在网上购买临期食品。“除了水果,我基本都会在网上购买,我会买保质期稍微久一点的,毕竟是吃进肚子里的,还是要小心一点为好。”刘女士告诉记者,她还处于实期,收入不高,房租、日用品等花销让她略微有点吃紧,临期食品满足了她的低价消费需求。

熊同学说,他把买临期食品当作一种缓解学压力的手段。每次下单时,他都会觉得特别放松。“虽然说主要是为了省钱,但是能低价尝试很多没有尝试过的新产品,还是挺有意思的。闲暇时间拿起手机随便逛逛,看到感兴趣的临期食品就下单购买一些,既能省钱又可以满足一下嘴瘾。”

需诚信和监管作为保障

由于临期食品具有一定的特殊,属于在食品流通环节中的“剩余品”。尽管临期食品的消费群体在不断壮大,很多消费者多少有一丝疑虑,临期食品到底能不能够放心食用呢?

当前,临期食品市场很大程度确实是依靠商家自觉,并且线上线下对临期食品的品控也没有统一标准。

谢广红在湘潭经开区吉利社区经营一家“潮流物种”零食铺子,她告诉记者,临期食品毕竟没有超过规定的保质期,还是属于安全食品范围内,在正规的超市购买,注意食品的有效日期,就不用担心安全问题。“超市每个月都会定期做商品保质期筛查,发现临期商品都会及时处理,一般会优先退货,然后再打折促销,尽量减少损失。”

“临期食品市场火爆主要是因其在可食用的前提下价格优势太明显,我们可以大大减少成本浪费,消费者也可以低廉的价格买到更多的食品,有市场就不怕没有消费,大家都是双向选择的。”谢广红补充道。

法律人士认为,临期食品虽然不是过期食品,但是其具有易过期属,这也是其打折促销的根源所在。消费者在购买这些食品时,切莫被其低廉的价格蒙蔽,从而忽略了食品的可食用有效期,希望市场监督管理等相关部门主动加强对临期食品的检查监督,提醒经营者对这些“特殊商品”及时处理,确保食品安全不“打折”。(陈锦)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