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正文

廊坊燕郊高新区加快推进重点领域突破 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

来源:河北经济网2022-03-30 09:30:02

廊坊地处京津雄“黄金大三角”的核心区,全域都处于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带动之下,明确了“争当京津冀协同发展排头兵”的发展目标。作为距离北京最近的国家级高新区,燕郊高新区加快推进交通、产业、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努力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

产业协同

——以科创园建设为抓手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廊坊市北三县与北京市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等一大批重大国家战略深入推进,三河市燕郊高新区以科创园建设为抓手,精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闯出了环京县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燕郊高新区的兴远高科产业园,园区专门开设了财税、融投资、知识产权、法务等服务窗口,让入驻企业能快速落地投产并实现技术转化。园区占地面积120亩,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2015年正式运营,入驻了86家科技型企业,70%都来自北京。

北京海光仪器有限公司总部及研发中心位于北京市顺义区泰达科技园,在三河市燕郊兴远高科产业园拥有6000平方米制造基地。

近年来,三河市针对北京科技型企业和科技成果落地转化难、闲置低效用地亟待盘活、房地产业亟需转型的现实状况,秉持“北京研发、三河转化”的理念,以科创园建设为抓手,精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区域环境明显改善,区域竞争力和企业发展力全面提升。

三河市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社会发展科科长刘晨炜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科创园27个,总建筑面积428万平方米,其中,已建成科创园19个,累计入驻科技型企业781家,已有国家级孵化器4家、省级孵化器2家、廊坊市级孵化器4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省级众创空间2家、廊坊市级众创空间6家。通过建设科创园,充分调动本土与域外企业合作的积极性,存量工业用地得到有效盘活,破解了供地困局,满足了双方企业的需求,实现了企业与政府的共赢。

交通协同

——加快构建一体化交通网络

通燕高速燕郊西出口改建工程是三河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点工程,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历时22个月的艰苦建设,通燕高速燕郊西出口立交枢纽于2021年10月12日正式通车。

燕郊西出口位于三河市西部102国道与通燕高速相接处,与北京城市副中心隔潮白河相望,是京津冀东部区域的咽喉要道。该节点汇聚了102国道、思菩兰西路、通燕高速、京榆旧路、燕顺路,形成了“五路汇聚”的特殊交通状况,一直承担着数十万跨省上班族出行的重任。

三河市交通运输局轨道办主任马霄汉告诉记者,燕郊西出口改建工程的顺利通车,可惠及本地近80万市民出行,有效缓解燕郊地区进京通勤人员的交通压力。现在,从燕郊通往北京城市副中心仅需10分钟,有效减轻了两地交通压力,极大方便了群众出行。

协同发展,交通先行。燕郊西出口改建工程为加快三河地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协同发展、实现京冀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助力,能更好地服务于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的需要。近年来,三河市始终把服从服务北京城市副中心发展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加快构建一体化交通网络,一方面积极推进京唐城际铁路和轨道交通平谷线建设,力争早日与副中心实现轨道交通无缝对接。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一体化,完成燕郊金谷大街交通枢纽、三河交通枢纽和公交首末站建设。

公共服务

——跨省养老共享“金色年华”

八年来,京津冀三地在养老、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方面不断实现共建共享。医疗和养老关乎着百姓福祉,京津冀三地跨省市医疗、养老的人群越来越多,环首都大健康产业圈正在形成。

借助区位优势,三河全面提高健康养老服务能力,更好地承接北京市优质养老资源向该市延伸布局。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与河北燕达医院仅一墙之隔,部分京籍老人看重这一优势,开始跨省养老。

燕达国际健康城副总裁李海燕告诉记者,养护中心是燕达国际健康城的养老板块,设置床位10000张,于2011年正式运营,截至目前共入住5000余人,其中95%以上均为京籍长辈,作为京津冀养老服务业协调发展试点,为疏解北京地区的养老压力作出了突出贡献。

“为了保障入住长辈的健康安全,我们建立了国内领先的‘医养康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全程解决自理、介助介护、认知照护和安宁疗护等不同养老养护需求,是国内运营较早、单体规模超大的全程化持续照护养老社区。”李海燕说,“作为京津冀服务产业转移承接平台,我们不断提升服务能力、优化养老服务模式,建立标准化服务体系;下一步,我们还将推动秦皇岛普惠养老项目、养护中心三期项目和燕达国际康养城项目,合计床位近30000张,全部落成之后,将大幅提升承接京津冀地区养老需求的服务能力。”(赵呈岗 祝雪娟 王笛)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