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专稿:芜湖三山经济开发区孙滩社区党委坚持党建引领,统筹社区资源,以“微网格、微循环、微心愿”联动,激发社区治理活力,促进社区治理根基更加稳固、力量更趋多元,让治理成效惠及更多群众,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深耕细作“微网格”,以党建引领筑牢“红色堡垒”。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将党建引领作为社区治理的“第一抓手”和“红色引擎”。一是“一面旗”凝聚,建强战斗堡垒。积极探索以社区党委为“圆心”,引领带动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驻区单位等同向凝聚、同向参与、同轴运转,深化共驻共建互联互动,着力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根据群众实际需要,列出“需求、资源、项目”三项清单,共同做好社区公益、综治维稳、文明创建、志愿服务等公共事务,实现“单兵作战”向“协同善治”转变。二是“一张网”覆盖,织密治理网络。按照“地域相邻、规模适度、方便管理”的原则,推动党组织建设与网格建设同步提升,实现3个党支部对应15个“微网格”全覆盖,选优配强“三长”(党小组长、网格长、楼栋长),通过入户走访、日常巡查等方式,收集网格中的人、事、地、物、情等信息,及时反映群众诉求,将治理触角延伸至最小单元,打通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三是“一盘棋”联动,凝聚治理合力。深入推进“社区吹哨、部门报到”的联动机制,引导上级部门、机关、党员、企业等资源和力量“入网”,整合共建单位等各类资源,加强“发现问题—调集资源—解决问题”的闭环管理,持续深化“共牵邻里、美好孙滩”党建品牌建设,在党群服务效能持续提升中彰显“红色力量”,筑牢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红色堡垒”。
深化机制“微循环”,以优质服务推进“常态长效”。通过多方联动、集智聚力、创新机制,推动党建引领贯穿社区治理全过程、融入服务群众各方面。一是推行“多元式”议事协商机制。由社区党委牵头,定期召集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和辖区居民等力量,召开“四方联席会议”,会商会办小区物业服务、公用设施维护等事项,帮助群众解决难点、堵点问题。今年以来,社区与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居民代表共同召开联席会3次,解决实际问题25个。二是构建“亲情式”矛盾调处机制。充分发挥社区人民调解员、退休党员、在职党员、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巾帼力量等作用,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先锋驿站、居民集中活动场所设立“邻里会客厅”、“小区和事佬”等说事点3处,开展心理疏导和纠纷调解,让身边人管身边事,先后帮助调解群众纠纷15起,调解成功率达93%。三是实施“一站式”便民服务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联系服务居民群众主阵地作用,设立综合窗口,设置指引栏、办事流程图,实现“一站式”办理,推动“最多跑一次”落地落实。落实“双休日值班、节假日轮班”的工作制度,提供延时服务、预约服务、AB岗服务、代办服务,为群众提供办事、饮水、充电、阅览等便民服务,切实提高居民群众满意度。
聚焦群众“微心愿”,以实践成效交出“满意答卷”。坚持问题导向,做到精准发力,推动为民服务关口前置,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身边小事。一是“网格化”对接责任。充分发挥小区党支部贴近群众的优势,以小区楼栋为单位,通过党员自荐、居民联荐、组织推荐的方式,从党员、居民代表中选聘“红色管家”楼栋长,社区按照其居住网格归入先锋驿站,以“网格化”对接“责任田”,引导和激励党员群众各尽所能、各展其长参与社区治理。二是“面对面”贴心服务。在划定的15个社区网格内,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无死角服务”,通过预约上门、跑腿代办等方式,为高龄人群、留守儿童、残疾低保等特殊群体提供便利服务,变“群众自己办”为“我来帮忙办”,做到“零距离”服务贴心又暖心。三是“一对一”结对帮扶。按照“经常访、及时记、随手做、实时报”的要求,向辖区弱势困难家庭、孤寡病残群体、外来流动人员发放心愿卡、征集“微心愿”,开展“一对一”、“多助一”帮扶结对32户。今年以来,社区通过组织开展政策宣传、义务劳动、上门慰问、心理辅导等各类志愿服务15场次,帮助解决群众身边“关键小事”6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