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公益 > 正文

深圳龙华区打造援助计划 共同帮助残障者家庭减轻照护压力

来源:深圳晚报2022-04-22 09:48:48

4月21日7时许,义工云姐早早地就穿戴整齐,套上做志愿服务绿马甲准备出门,她的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7时到10时,云姐要带着肢体障碍者甜甜出门做康复训练;11时至15时,她要赶到精神障碍者小彭家里进行陪护。“你们什么时候过来?我们都想你们了。”云姐时常接到来自残障者家庭的电话。

和云姐一起帮助残障者家庭的义工在龙华还有300多名。他们平日里是社工、家政服务人员、心理咨询师、医生或是律师,当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就是残障者家庭眼里“时常穿着绿马甲的朋友”。

300多名义工服务逾6000小时

残障者或因行动不便,或因认知障碍,日常生活均需要亲属照料。长期照顾残障者,残障者家属(照护者)可能无法外出工作,承担生活压力。2020年7月,龙华区残疾人联合会联合龙华区慈善会·龙华政协委员慈善基金、龙华区残障者家属援助基金打造公益助残项目“龙华区残障者家庭援助计划”,为残障者家庭提供七大服务,包含上下学接送、上门陪护、出门护送、家属互助等。援助计划吸引了300名义工加入,共同帮助残障者家庭减轻照护压力,走出家门,更好地融入社会。

不同的援助家庭需要制定不同的个性化服务。项目根据每个家庭的需求,再综合义工与其交通距离、特长、兴趣等因素,让同在一个街道或社区的残障者家庭可以就近得到义工的照顾。

自援助计划启动至今,义工服务覆盖的家庭已超100户,服务时长逾6000小时。数字背后是援助家庭生活发生的改变,是义工每次的贴心举动。这些都成为了援助计划最温暖的注脚。

“能帮助他们,我感到满足和开心”

“我经常在一些活动赛事上当义工,后来了解到有可以帮助残障者的公益项目,我就来报名了。”云姐首次来到残障者家庭是照顾一名精神障碍者小志。从未志愿服务过残障者,看着眼前高高大大的男孩,云姐的心里难免会有些紧张,“他给我开门的时候,我心都在‘突突’跳”。家里忽然闯进了陌生人,起初,小志对义工们充满抗拒,不与任何人说话。

为了让小志变得开朗走出家门,云姐每天有空便会去陪他。渐渐地,小志开始主动和云姐交谈,会拉起云姐的手一起外出,还经常询问起自己是否也可以当义工。偶尔云姐也会带着小志一起志愿服务。小志的变化,坚定了云姐继续帮助残障者家庭的心。

在云姐的手机里,有一个援助残障家庭义工群,里面随时都会发出需要援助的家庭的信息。只要有空闲时间,云姐看到信息便会行动起来,经常给残障者家庭送药、上门陪护,有时还会忙到很晚回家。“我家人都很支持我,再晚都会等我回家,我也会更加珍惜我的生活。”云姐说道。

今年是云姐参加公益项目的第二个年头,她记不清自己去过多少次残障者的家里。与刚开始接触残障者时的紧张不同,现在她对每个家庭残障者的习惯已如数家珍。她说:“我只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能帮助他们,我感到满足和开心。”

“这是我对社会的一种回馈”

82岁的刘阿婆,身体已经大不如前,眼睛也逐渐变得模糊不清。她唯一担心的是瘫痪在床的儿子。长期一个人照顾孩子,让刘阿婆逐渐力不从心,她最希望有人能陪着她聊天。而琼姐的出现,让刘阿婆得到了宽慰。“我平时上门就陪阿婆聊天,顺便帮忙打扫清洁。”琼姐说,她下班就会到阿婆家里问候一声,还买了电推剪给阿婆的儿子剪头发。

帮助残障者家庭,对于琼姐而言是回馈社会的一种方式。早年间,琼姐丈夫因工伤住院,巨额的医药费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一筹莫展的琼姐得到了社区的帮助,经常会有社区人员给她们家送去生活物资。

“以前我得到了帮助,现在我有能力帮助别人,就要尽最大的努力。”琼姐说,她平时一直带着孩子在社区当志愿者,近期也让孩子们在核酸采样点协助做防疫工作,言传身教让孩子常怀一颗感恩的心。

关爱让残障家庭融入社会

“因为孩子爸爸常年在外,看护3个孩子对我来说实在压力太大。他们帮我解决了最大的困难。”残障者家属苗女士言语中对照看她孩子的义工充满感激。苗女士家中的3个孩子都到了上学的年龄,但小女儿是残障者,需要前往特殊学校学习。3个小孩学校不同,送孩子们上课成了难题。分身乏术的苗女士了解到残障者家庭援助计划后,发出救助信息。

很快,住在同一社区的义工水莲便来到苗女士家中帮忙。平时,水莲一旦有空就帮忙接送孩子上学。周末苗女士上班,孩子就会被送到水莲家里,让她帮忙照看。“他们带给我和孩子的关爱,让我体会到社会的温度,让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田女士感激地说道。

志愿者走进残疾人家庭,和他们拉家常,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让家庭有了欢声笑语。而来自各行各业参与家庭援助计划的志愿者,解决了残疾人日常急需,在照护残疾人家庭中为他们注入希望,极大促进了残健共融。一来一往间,这份爱心与付出提高了社会包容度,为打造“弱有众扶”的民生幸福标杆城区做出了贡献。(受访者均为化名)(涂世琳)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