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是以曹魏为正统的,这个也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关的,三国时期都以汉为正统,刘备蜀汉是大汉的延续,视曹魏为乱臣贼子;而宋朝原本也非正统,是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取后周天下的,曹魏与北宋开国本质在政治立场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2、《资治通鉴》具有强烈的正统立场,在分裂时代,如三国,魏有〈纪〉,蜀、吴无〈纪〉;南北朝时代,南朝有〈纪〉,北朝无〈纪〉;五代有〈纪〉,而十国无〈纪〉。
(相关资料图)
3、可以看出,司马光对中国正统王朝的定义是这样的:汉族王朝统一中国时,正统毋庸置疑;2、多个汉族王朝并存时,较大的一个为正统;扩展资料《资治通鉴》全书共294卷,约300多万字,书中记载的历史由公元前403年,也就是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写起,一直到959年,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征淮南为止。
4、是司马光以为君亲政,贤明之道为出发点所编写成的一本巨著,所谓“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
5、”。
6、在横跨中国16个朝代,一共1362年的历史中,详近略远,隋唐五代371年,占全书40%,史料价值最高。
7、很明显的他多次着墨在其中的贤明政治时期,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等。
8、帝后死称“崩”,王公死称“薨”。
9、天子近出称“还宫”,远出称“还京”,列国诸侯远出称“还某郡”。
10、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治通鉴》。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