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举办成都大运会,努力创造体育、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发展、教育与青年七个方面29个领域的丰厚遗产,为城市的长远发展留下宝贵的财富,长久惠及城市和广大市民
●大运会结束后,将按照“一场(馆)一策”的原则,分类实施场馆惠民开放。要落实全年免费或者低收费开放的天数不少于330天,每周免费或者是低收费开放的时间不少于35小时
【资料图】
●在东安湖体育公园的5061亩占地面积中,以儿童友好城区建设为切入点,规划了6处集中的儿童活动区域,积极推进儿童友好理念融入公园城市示范区高质量发展中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任然
成都大运会能给成都留下什么?能给民众带来什么?
近日,成都大运会大运遗产专场发布会上,成都大运会执委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曹雪峰介绍,成都大运会是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创办以来首次对遗产工作进行全面规划管理的一届大运会。在申办、筹办和举办大运会期间,积累创造了一批可持续利用的物质财富和人文成果。
据悉,2018年成都申办大运会成功后,2019年10月《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遗产规划》即编制完成,规划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举办成都大运会,努力创造体育、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发展、教育与青年七个方面29个领域的丰厚遗产,为城市的长远发展留下宝贵的财富,长久惠及城市和广大市民。
成都大运会总共有49个场馆,新建13个,其余36个均为改造场馆,且改造场馆大都在成都各大高校。其中22个场馆打造了智慧场馆运行管理平台,全市大型体育场馆设施综合水平进入全国前五。
曹雪峰介绍,近年来,在大运会的筹办工作中,一直推动大运场馆能赛尽赛、能开尽开。仅在2022年就面向社会免费或者低收费开放近8万小时,服务市民群众超过509万人次。
大运会结束后,将按照“一场(馆)一策”的原则,分类实施场馆惠民开放。要落实全年免费或者低收费开放的天数不少于330天,每周免费或者是低收费开放的时间不少于35小时,“让广大市民走进大运场馆共享大运成果”。
成都大运会执委会体育竞赛部(反兴奋剂部)专职副部长、成都市体育局副局长陈志介绍,还将以成都各大高校的改造场馆为载体,“持续深化体教融合,加快完善中小学体育竞赛活动体系,大力发展体育特色学校。”
对于这些场馆,建设有“一场三馆”(主体育场、多功能体育馆、游泳跳水馆和小球馆)的东安湖体育公园,备受市民们关注。
东安湖体育公园所在的龙泉驿区政府副区长王旭涛介绍,大运会结束后,将按照“体育+”的总体思路,做好办赛、营城、兴业、惠民四篇文章,促进大运会场馆赛后利用和体育惠民。
“东安湖体育公园在建设规划中就已融入了儿童友好理念。”龙泉驿区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5061亩的公园占地面积中,规划了6处集中的儿童活动区域,包括鸟峪探秘、熊猫骑士乐园、花海主题乐园、银沙滩乐园、书香乐园、西江河乐园。
据悉,东安湖体育公园建设开放后,一直是成都儿童的大乐园。
龙泉驿区妇联相关负责人说,在大运会筹办期间,成都市各机构以公园内“一场三馆”、大运博物馆、大运生活馆(四川省第一家地方文献图书馆)等为载体,开展了丰富的儿童友好主题活动,给儿童带来了关于大运、巴蜀文化、建筑艺术等生动体验,以“大运+”的方式助力成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赛后,龙泉驿区妇联将按照‘体育+’的总体思路,以儿童友好城区建设为切入点,用好用活东安湖体育公园的大运会体育场馆,推出‘大运魂’等五条儿童友好研学路线,积极推进儿童友好理念融入公园城市示范区高质量发展中。”该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