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正文

啥是“非学科类培训”,鉴别方法来了

来源:华声在线2022-01-19 10:30:52

啥是“非学科类培训”,鉴别方法来了

我省下发试行办法:从4个方面评判,教育行政部门有最终决定权

寒假已至,“以非学科名义举办学科培训”是需要整治的校外违规培训中的突出问题之一。究竟怎样才能科学鉴别学科类和非学科类培训项目类别?近日,湖南省教育厅下发《湖南省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项目分类鉴别实施办法(试行)》(下称《办法》),对校外培训项目分类鉴别的适用范围、原则、依据、标准、机构、程序等作出明确规定,《办法》将于1月20日起施行,有效期2年。

■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黄京 杨斯涵 刘镇东 实习生 王格

从培训目的、内容、方式及结果评价等评判

《办法》明确,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经教育行政部门依法依规审批成立的校外培训机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开展的校外培训,均适用于该《办法》。面向3至6岁学龄前儿童和高中阶段学生开展校外培训的,参照执行。对校外培训项目分类鉴别主要从培训目的、内容、方式以及结果评价等4个方面进行全面考量、综合评判。

教育行政部门对“学科类”有最终决定权

《办法》提出,校外培训项目分类鉴别按照“分级指导、逐级负责”原则,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相应的管理需要,成立鉴别专家委员会,或委托所属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培训项目分类鉴别工作。省级分类鉴别工作由省教育厅委托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实施。鉴别程序包括:鉴别工作提出、申请受理、鉴别实施、结果认定、送达与公布等,培训机构或相关主体单位对鉴别结果有异议的,可向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处理申请。鉴别机构根据专家鉴别小组审核评议情况作出鉴别结论,明确培训项目属“学科类”或“非学科类”,并向同级教育行政部门书面报告,经教育行政部门认定后形成鉴别结果。教育行政部门将鉴别结果送达申请鉴别的校外培训机构或相关主体单位,并通过官方媒体或官网向社会公布。鉴别机构应将鉴别结果和专家鉴定报告等相关资料归档,分级建立“鉴别案例库”。“鉴别案例”可作为同类培训项目鉴别认定的参考。

“跨界”开展校外培训一律认定为“学科类”

值得注意的是,“跨界”(既有学科类又有非学科类培训项目)开展校外培训的,一律认定为学科类培训,防止借“非学科类”培训之名行“学科类”培训之实,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活动。

符合这些特征的,鉴定为学科类培训项目

1.培训目的:以教授学科知识与培训技能为导向,旨在提升学生的学科学习成绩。

2.培训内容:主要涉及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日语、俄语等)、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学习内容。

3.培训方式:重在进行学科知识讲解、听说读写算等学科能力训练,以预习、授课和巩固练习等为主要过程,以教师(包括虚拟者、人工智能等)讲授示范、互动等为主要形式。

4.结果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侧重甄别与选拔,以学习成绩、学科类考试结果等作为主要评价依据。

符合这些特征的,鉴定为非学科类培训

1.培训目的:以具有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健康生活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旨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拓展学生兴趣爱好、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培训内容:体育、艺术学科,以及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提升等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和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其他学习内容。

3.培训方式:以学生实践探索为主、教师引导为辅。无片面强化相关学科听、说、读、写、算方面的应试培训。

4.结果评价:强调综合素质水平与发展,以表现性评价为主,注重教、学、评一致性,不涉及学业成就与学科类考试成绩。

链接

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材料凡编必审、凡用必审

1月18日,省教育厅下发《湖南省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材料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下称《实施细则》),将进一步全面加强校外培训监管,强化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材料管理,于1月20日起施行,有效期2年。

《实施细则》指出,校外培训机构应当建立培训材料编写研发、审核、选用使用及人员资质审查等内部管理制度,并将相关制度主动报审批主管部门备案。培训材料编写研发人员应熟悉中小学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从事教育教学相关工作3年及以上,学科类培训材料的编写研发人员应准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具备相应教师资格证书;非学科类培训材料的编写研发人员,应具备相关行业资质证书或专业能力证明。

《实施细则》强调,坚持凡编必审、凡用必审,建立培训材料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制度,实行培训材料编审分离制度,审核人员除应符合编写研发人员要求外,还须具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较丰富的相关教育或培训经验,原则上要求在相关领域从业5年以上。

■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黄京 杨斯涵 实习生 王格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