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正文

95后乡村女教师苏玉娟:做一棵陪伴乡村学生的“桂花树”

来源:华声在线2022-02-18 10:22:02

苏玉娟在和孩子们打曲棍球。

2月17日,益阳安化县平口镇完小的孩子们开学。

早上8点,五年级116班学生小辉完成寒假学习任务找到班主任苏玉娟“兑奖”。因为这个特殊约定,苏玉娟绽放出幸福的笑容。

去年3月,苏玉娟发现一名学生未到校,上门救了一氧化碳中毒的一家三口。因为责任与感怀,她决心做陪伴乡村学生的“桂花树”,并在学校的支持下成立“苏玉娟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实践站”。

一年来,“95后”的苏玉娟先后被评为“益阳市教书育人楷模”、“湖南好人”、“益阳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她的回应质朴而淡然,“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我的初心,做推动乡村教育的‘落花生’!”

■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杨洁规 彭治国 通讯员 张花群 张石平 周乐斌

重回母校,甘做乡村“落花生”

聊起“落花生”,苏玉娟幸福地分享着孩童时的美好回忆。

她的母校就是平口完小,“再次走近,威严的大门、笔挺的教学楼、粗壮的樟树……就连拂过的风、洒下的光、点点花香,都亦如往昔。”

苏玉娟所说的“再次走近”是在2017年。当年,她作为公费定向培养师范生,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毕业后,回到母校成为一名乡村教师。

“越是偏远,就越招不到人,留不住好老师……”校长叹着气诉说无奈。看着校长眼神里的酸楚,苏玉娟更加坚定:“就是这里了!“无论是学生时代,还是现在,能与母校一起成长,这是多么幸福的事。”

5年时光,平凡又不凡,苏玉娟和孩子们一路向上成长。有些故事被记录在朋友圈里,有些则深藏在彼此心底。“有一次,奶奶没来接我,是苏老师把我送回家的。”“下雨天,苏老师总是帮我把衣服烤干”……孩子们作文中讲述的简短故事,温暖而有力量。

平淡转化的一天是2021年3月16日。每次提及,苏玉娟总是说,“那是过去的一件小事。”

挽救一家,堪称学生“守护神”

苏玉娟所说的“小事”,经三湘都市报报道后,引发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等全国百家媒体的关注和转发,人民日报新媒体更是以《谢谢你,苏玉娟老师!》为题为她点赞。

去年3月16日早间例行点名时,学生娜娜未按时到校让班主任苏玉娟感到意外。娜娜家离学校只有5分钟路程,是路上遇到问题了,还是生病了呢?一个接一个疑问在苏玉娟脑海里浮现,多次拨打娜娜奶奶的电话都无人接听。情急之下,苏玉娟与校长张彩红一起果断上门,意外救下了一氧化碳中毒的一家3口,其中包括奶奶和妹妹。

一次意外救人让苏玉娟火了!意外的背后彰显的是沉甸甸的责任。湖南日报评论说,这样的老师,称得上伟大。“她在一种身份责任意识驱使下有了一次较真的举动,她的‘多此一举’,挽救了3个鲜活的生命,正是这种认真的责任意识,撑起了老师称号的崇高价值。” 网友们也纷纷致敬苏玉娟老师:“最美老师,救了一个家庭”“尽职尽责的老师”“中国好老师”……

没有沾沾自喜,却是深深的反思。苏玉娟认为,中毒表面上是安全意识薄弱造成的,但 深层里则是“被迫留守”“缺少陪伴”埋下的隐患。

关爱留守,想做教育 “桂花树”

苏玉娟统计发现,在她班上,像娜娜这样的留守儿童占到五分之一,全校总计有数百名。

“救人”获得的天天正能量等颁发的万余元奖金,让苏玉娟有了想法。深思熟虑后,苏玉娟捐出了奖金,在学校的帮助下成立了“苏玉娟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实践站”,建立留守儿童基金会,帮助留守儿童和困难学生;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定期与其谈心。此外,还添置了课外书籍,开设暑假兴趣班,每个班级开通留守儿童家长联系群,方便老师与远在他乡的家长“零距离”沟通。

“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希望能给孩子创造较好的物质生活,但孩子成长所需要的陪伴却无法保障,调皮、难管是最明显的特征。”在保证教学之余,苏玉娟倾注耐心和爱心,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2月17日开学,留守儿童小辉来找苏玉娟“兑奖”了。上个学期,小辉有畏难情绪,成绩不佳。放寒假前,苏玉娟与他约定,每天完成学习任务,就能凭积分获得相应奖励,“没想到真管用,今天开学就来找我兑奖了。” 苏玉娟满面笑容。

“如课文里写的,桂花香飘十里,做成糕饼、用来泡茶,便可存住这香气,不受季节的局限。我希望我对孩子们的陪伴,也是如此。”苏玉娟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时代楷模”张桂梅校长的事迹,同时许下心愿,希望自己能成为陪伴乡村学生的“桂花树”。 (文中未成年人均系化名)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