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奢侈 > 正文

嘉兴推动实施禾城文化复兴行动 打造城市文旅金名片

来源:浙江日报2021-12-17 10:21:42

7000年人类活动史、2500年文字记载史、1700年建城史……翻开嘉兴城市的扉页,一条运河连通千古文脉,一座子城留下文化底气,一汪碧湖承载红船行稳致远……厚重的历史底蕴,触手可及。

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既要物质富裕,也要精神富有。近年来,嘉兴不断深化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实施禾城文化复兴行动,公共文化服务、文化遗产保护、旅游产业发展等各项工作均获得良好社会效益,迈出了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典范城市文旅金名片的坚实步伐。

文化惠民

公共文化勇攀品质新高峰

早在2016年,嘉兴就已成功创建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5年来,嘉兴始终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为方向,在现代化先行中率先探索文化先行,打造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嘉兴模式”。

以文惠民、以文化人,如何让更多的老百姓有机会、有兴趣走进公共空间?

“年均举办5000场活动”的嘉兴图书馆交出一份漂亮的答卷。公共图书馆承担着推动、引导、服务全民阅读的重要任务。为了下好这盘棋,嘉兴图书馆充分调动资源,针对老年人开展教老年人制作电子相册、安装APP、用淘宝买东西、用手机预约挂号等课程,针对孩子打造“禾禾有约”系列活动、智慧启蒙月,也开设了好家长、好宝贝、领读者课堂等活动。

文化惠民,惠,是惠利,更是普惠。如何让城乡百姓共享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

嘉兴首个村级智慧书房——嘉兴市图书馆洪合镇凤桥村分馆向人们展示了一条新路子。智慧书房采用无人值守、自助服务、智慧化管理的方式,依靠嘉兴市图书馆的资源,村民能在分馆预约借阅总馆的书籍,还提供电子书借阅机、手持借阅Pad等数字设备,满足农村居民数字阅读的需求。

嘉兴不断探索“数字+文旅”,成功打造智慧书房服务体系、“文化有约”服务平台等“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品牌,红色旅游大数据服务应用、南湖区甪里未来社区、云游嘉善行程定制小程序、盐津豆旅游信用评价、桐乡数字非遗馆等5个项目被列入省文旅厅数字化改革试点,各应用场景年均服务人次超500万人次。

针对公共文化需求日渐呈现差异化的趋势,嘉兴推出“两员”制度,由县级文化馆向各镇(街道)下派1名文化员和每个村(社区)配备1名专职文化管理员,这些遍布嘉兴各地的基层文化队伍,通过“点单式”的精准供给,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的匹配度。嘉兴的这一创新举措,不仅在全省推广,还复制到了全国多个省市。

构建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离不开制度保障。近年来,嘉兴不断探索创新机制实现普惠均等,制定《嘉兴高质量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典范城市行动方案(2021~2025年)》,成立浙江省内首家设区市文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图书馆、文化馆等多项建设经验上升为省级地方标准。

近日,嘉兴市在全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评估中蝉联“八连冠”。一个日臻完善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正在嘉兴铺陈开来。目前,嘉兴全市已建成市、县两级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7个,各类博物馆(美术馆)35个、剧院(电影院)59个。嘉兴市各村(社区)均建有符合标准的文化活动中心,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建成智慧书房273家(含礼堂书屋),创新建设“健心客厅”48家,城乡15分钟文化活动圈基本形成。

文化铸魂

历史名城焕发新风采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2011年,嘉兴市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20年起,嘉兴实施禾城文化复兴行动,让文化遗产焕发出新时代风采。

今年6月,“南湖·1921”红色旅游列车正式开通。这列特殊的火车将上海中共一大会址与嘉兴南湖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国内首趟进入铁路运行图日常运营的红色旅游列车。这一游线也成为“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中,首条落地运行的“开天辟地·革命启航”红色精品线。

“南湖·1921”红色旅游列车的终点是嘉兴火车站。步入嘉兴火车站北广场,一幢红青相间的近代风格建筑引人注目,这是1∶1复原的1921年嘉兴火车站站房,它仿佛穿过历史风雨,带人们重回100年前那个夏天。在狮子汇渡口,先辈们的雕像栩栩如生,再现了当年中共一大代表登船时的场景。改版提升后的南湖革命纪念馆,带给参观者更多沉浸式体验……

嘉兴南湖是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传承红色基因,发展红色旅游,南湖已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之一。为用活红色资源,嘉兴发挥南湖旅游区、红船、南湖革命纪念馆三大红色基地的强大吸引力,南湖核心景区实行免费开放,推进南湖湖滨区域品质提升,精心实施新时代“重走一大路”工程重现红色记忆,南湖旅游区先后入选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获评长三角红色旅游示范基地。

聚焦“红船魂、国际范、江南韵、运河情”城市定位,嘉兴在“绣”出红色景点新风貌的同时,着力打造“没有围墙的江南水乡城市博物馆”,传承与发展并举,完成高家洋房、褚辅成陈列馆等重点文物保护修缮,修缮古桥约120座;月河历史街区修旧如旧,今年7月初正式开园的嘉兴子城遗址公园芳容再现,子城遗址公园和壕股塔、瓶山公园等城市历史地标串联起嘉兴历史文化中轴线,延续千年嘉兴历史文脉。

非遗是文化复兴的内在支撑,如何让非遗文化“活起来”“活下去”,嘉兴以“非遗+旅游”实现“活态”传承与保护。嘉兴先后制定出台2个总体规划、5个专项规划及4个规划性文件,指引全市769项县级以上非遗项目实现高质量传承保护与利用转化。

老手艺、老字号的传承重在体验。为了让游客能够身临非遗“活态”场景,嘉兴在盐官、干窑镇等19个省级非遗景区中有机植入非遗元素,目前已有五芳斋、丰同裕等6个中华老字号,斜桥、张萃丰等16个浙江老字号以及农民画、高杆船技等26个技艺项目入驻旅游景区。非遗主题游让非遗“活”起来,嘉兴推出“南湖·漫步老城厢”等9条非遗旅游线路,年接待游客量达70余万人次。

以非遗手工艺为核心,“非遗+文创”带来经济新动力。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入选首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海宁硖石灯彩等8个项目列入首批省级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桐乡乌镇竹编等26件作品入选省级优秀非遗旅游商品,平湖圆作等30个省级项目已入驻电商平台,在2019年、2020年的浙江“非遗购物节”线上销售额分别达到6.97亿元和8.36亿元。

文化赋能

全域旅游勾勒共富新风景

当下,旅游正向休闲游、体验游、全域游、深度游和品质游转变。嘉兴在坚持打造红色旅游标杆城市的同时,进一步突出全域旅游理念,聚力打造“长三角重要旅游目的地”,积极构建现代旅游产业体系,走出了一条具有嘉兴特色的旅游发展路子。

曾经,说起桐乡旅游,大部分人会将其和乌镇画上等号,如今,乌镇、乌村、石门等一大批景区声名鹊起,逐步形成了北有乌村、南有合悦百翠、东有荣湖庄园、西有稻乡人家的乡村旅游新格局。

从“一枝独秀”到“春色满园”,发展全域旅游,嘉兴已驶入“快车道”。目前,桐乡、海宁、嘉善和平湖等4县(市)被列入中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嘉兴拥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1个(嘉善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2个(桐乡市、海盐县),省4A级景区城3个(南湖区、平湖市、桐乡市),省5A级镇1个、省4A级景区镇12个;A级旅游景区87家,其中5A级旅游景区3家。

行走在秀洲区油车港镇胜丰村的景观大道上,黄叶飘落与庭院、水车、雕塑相映成趣,一步一景,处处流淌出江南水乡秀美之韵,尽管天气渐冷,仍有许多游客来到菱珑湾休闲游玩。菱珑湾的一侧,分布着农民画馆、船匠工艺馆以及糖糕馆,游客还可以在这里体验非遗文化。今年11月,油车港镇胜丰村还入选了首批“最江南”长三角乡村文化传承创新典型案例。

“小田园”变“大花园”。在嘉兴,像胜丰村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全域旅游进入“村”时代,嘉兴以村庄景区化建设为重点,已成功创建A级景区村庄409个,其中3A级景区村庄62个,“泥饭碗”变“金饭碗”。今年上半年,62个3A级景区村庄累计接待游客717.89万人次,实现旅游经营总收入5.5亿元。同时,嘉兴在全省率先编制《3A级景区村庄旅游发展监测评价方案》,创新开展3A级景区村庄测评。

美食是城市的名片,“老传统”也能讲出“新故事”。平湖糟蛋、南湖醉蟹、海盐羊肉、海宁宴球……嘉兴美食不仅是一份菜谱,更深藏着人文内涵和城市精神。如何让美食成为城市IP,嘉兴近年来推出“百县千碗·嘉肴百碗”工程,丰富美食品牌体系,持续开展“四季嘉宴”活动,积极培育“百县千碗·嘉肴百碗”美食小镇、街区和示范(体验)店。

产品的创新固然重要,打造新的消费场景也是关键所在。在夜间经济繁荣的当下,嘉兴推出“3+1”“夜嘉兴悦嘉兴”夜游品牌;举办嘉兴文化旅游消费季活动,推出红色、演艺、美食、长三角四大版块22项活动;推出“嘉兴旅游指南”,探索南湖天地、月河历史街区、九曲里商街等一站式消费场景;浙江省文化和旅游消费季在嘉兴启动,以“五彩消费美好生活”为主题发布多项惠民惠企政策。(郑 宏 沈宇清)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