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高考越临近,一些高三生的压力会越大,焦虑情绪越强。近日,哈六中心理教研室的老师通过举办“空中心理课堂”为高三生解压,告诉学生“压力并不是我们的敌人”。
赵丽伟老师在“空中心理课堂”中说,传统的思维认为的在高考前出现中高度的压力、焦虑紧张情绪,这样的应激反应对高考来说是糟糕且应该被回避的。其实,这种观点是有一些误导性的。压力并不是我们的敌人。
看待压力方式不同,生理反应就不同
我们人类的大脑在经过无数年的演化,已经具备了相当完善的自动化处理系统,面对压力时产生的情绪就是其中之一。像这样的大考在即,面对未知、有很多不可控因素的高考,我们感到有压力、焦虑都是极自然的。高考临近你神经紧张;面对考卷,你也许还会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甚至手心冒汗等等,可是你有仔细想过吗?几近完美的人脑自动化控制系统为什么会让我们出现这样的生理反应呢?通常我们将以上的这些生理变化视为焦虑或压力太大的信号,但若将这些现象当成身体活力充沛的象征,表示已经准备好迎接挑战又会怎样呢?
在哈佛大学所进行的一项研究中,他们正是这样告诉受试者的,在社会压力测试开始前受试者学着将压力反应当作助力:心跳加速是蓄势待发,呼吸急促也不要紧,这是为了让大脑得到更多的氧气。受试者中,那些学会将压力反应看作是有帮助的人,比较不会忧虑。紧张焦虑少了,信心反而提升了。但最令心理学家吃惊的发现是,受试者生理上压力反应改变的方式:在这项研究中,当受试者把压力反应看作是有帮助的,他们的血管就会很放松,他们的心脏仍在强力收缩,但心血管系统的样子比较健康,事实上看起来更像感到兴奋和鼓起勇气时的样子。这就是最新的压力研究结果:改变看待压力的方式,生理上的压力反应亦随之改变。
拥抱压力和焦虑,学会“良性压力”思考
同学们有没有感觉在有压力的环境中,你神经的兴奋性会增强,你的拖延会减少,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将压力、焦虑视为兴奋、能量或者动力。你要做的是:拥抱你的压力、焦虑和紧张的情绪,并告诉自己:“我很兴奋”。这是“良性压力”的思考模式,它可以帮我们以更积极的心态,去应对困难的压力源,从而帮助我们在高考中达成目标并收获成长。
如何看待压力至关重要,如果你刚才,表示备考倍觉压力与焦虑,或者在考场上压力使你心跳加快时,希望你会记得心理老师所讲的内容,然后你再自我盘算,加速的心跳,为的是努力产生力量和能量,这是我的身体在帮助我准备迎接挑战。当你如此看待压力,身体会相信你的判断,生理系统也就跟着无所畏惧。高考,你只需整装待发!
哈尔滨日报记者 张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