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正文

前三季度沈抚示范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7亿元 同比增长45.4%

来源:辽宁日报2021-12-16 10:58:29

核心提示

寒冬时节,朔风凛冽。然而,东北的冷,并未挡住资本扎根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的“热”。

一个个生动场景展现澎湃活力:在各个项目建设现场,运输车辆来回穿梭,施工机械挥舞巨臂,一座座塔吊如同一支支如椽巨笔,记录下沈抚示范区加快建设重点项目的铿锵步伐。

一组组可喜数字见证奋进之路:今年前三季度,沈抚示范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70.2亿元,同比增长36.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7亿元,同比增长45.4%;税收收入14.4亿元,同比增长38.3%,连续多季实现高速增长。

今年以来,沈抚示范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服务和融入“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始终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促发展的“驾辕之马”、稳增长的“定海神针”,全力以赴“抢”项目、“备”项目、“推”项目、“帮”项目,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底盘”。

开局起步之年,发展基础更牢、前进动力更足、向好因素更多的沈抚示范区,正为奋力开创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局面提供有力支撑。

聚力招商 引来源源活水

作为沈抚示范区组建的专业化招商团队的带头人,张景艳将每天的行程都安排得满满当当。在示范区招商系统,他是有名的“拼命三郎”。

访企业、会客商、谈合作,张景艳的工作强度可从一组数据中窥见一二:最多时,他曾在一天内辗转5个城市去拜访企业;一年出差60天以上,行程超过6万公里,接待和拜访各类投资者达1000多人次。

“披星戴月、风雨兼程”,这样的场景,对于在示范区招商系统工作的人来说,已是常态。甚至有人打趣说:如果你在沈阳的火车站或机场,看到一个人穿着西装,背着双肩包,步履匆忙,那他大概率是沈抚示范区的招商人员。

项目是地方发展的“动力源”与“蓄水池”。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为了项目干,更多的张景艳们奋战在招商一线,为沈抚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项目储备做出不懈努力。

招商,贵在精准。当前,沈抚示范区正围绕“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全力打造数字经济、信息技术应用及装备、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和氢能、现代服务业六大主导产业集群。沈抚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董峰表示,在谋划项目思路上,示范区将招商引资作为主导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坚持着眼国际科技发展新前沿、国家重点支持鼓励发展的产业方向,强化对新门类产业链的研究分析,力求精准选择那些产业布局优、带动作用强、示范效应好的高质量项目。为此,示范区利用大数据挖掘和分析手段建立起“产业链图谱招商平台”,凭借此平台,沈抚示范区可以选定条件、筛选搜索,锁定契合发展需求的优质企业。

招商,重在服务。项目引进来,还要落得下、服务好。沈抚示范区创建“招服一体”项目落地服务体系。沈抚招商集团引进的项目由引进人一跟到底,管委会各部门引进的项目签订协议后统一移交至招商集团;招商集团设立项目服务专员,对项目全程“一对一”专业服务。此外,示范区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实行专班制推进、矩阵式管理,有效打破部门间沟通协作壁垒,极大地提升了项目落地推进效率。

一系列有效举措之下,沈抚示范区发展数字经济的规模效应初显,为全省“原字号”“老字号”企业赋能的能力逐渐外溢。数字辽宁-西门子赋能中心、辽宁龙芯智慧产业集群、华为(辽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一批重点企业和项目纷纷签约落地,当地六大主导产业形成了齐头并进的蓬勃发展态势。

今年以来,沈抚示范区累计签约项目协议投资额735.15亿元,开(复)工项目协议投资额1234.37亿元,储备项目意向投资额2101.35亿元,正在向连续三年实现项目储备、签约、开工“三个1000亿”目标迈进。

“沈抚示范区将始终保持工作激情,保持野战军的战斗状态,充分利用辽宁产业数字化的场景资源优势和数字产业化的数据资源优势,努力把沈抚示范区打造成‘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的样板。” 对于域内数字经济未来的发展前景,董峰信心满怀。

城市更新 着力久久为功

城市建设发展在功能日益完善的同时,往往伴随着一系列的“城市病”。这就需要不断地进行更新升级,才能让城市的“肌体血脉”持续康健。

城市更新,行之甚难。改造周期长、审批要求高、投资金额大、涉及多方利益主体等症结,处处考验着地区管理者的勇气、智慧与担当。

问题同样横亘在沈抚示范区面前:其下辖的东部、西部两大片区是以托管的方式承接沈阳、抚顺两地的区域,特别是东部片区前期经过了十几年开发,面临市政基础设施老化、工业布局不合理、闲置楼宇数量多且改造难度大等诸多挑战。

直面问题,决不绕道!针对城市更新进程中的种种“疑难杂症”,沈抚示范区专门成立城市更新指挥部,以工作专班形式启动一系列城市更新项目。

除成立工作专班,下好城市更新“一盘棋”外,还需要深思熟虑、政策先行。沈抚示范区先后制定了《沈抚示范区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十四五”期间项目建设方案》,谋划了综合文旅等七大类城市更新工程,确立了绿色居住、基础设施功能完善等18项重点任务,持续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并作为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优化重塑产业布局、提高城市治理能力、提升城市发展活力的重要举措。

城市更新,决不是大拆大建、拆旧建新,更需长远眼光、久久为功。挖掘闲置资源、激活低效资源也当为有效途径。据沈抚示范区城市更新指挥部总指挥王作鹏介绍,今年以来,示范区通过大力盘活闲置项目、“撮合”利用闲置资源等有力举措,不仅引入了一批留得住、前景好的新兴产业项目,更有力提升了城市功能品质、生态品质、文化品质。例如,沈抚示范区采用“撮合”招商、资本招商等方式,引入了汇置和红星美凯龙两家企业,对当地闲置已久的汇丰项目重新改造升级。据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将建设成为大型生活配套综合体,有力推动当地现代商贸流通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城市更新,金融保障是关键。今年7月,沈抚示范区与国家开发银行辽宁省分行签署了城市更新合作协议,在双方积极推动下,授信额度达5亿元的城市更新一期项目已经落地,为推动示范区城市更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如今,示范区内十横十纵的道路交通体系已然形成;大型综合商业体等配套设施、高端人才公寓等一批人才服务项目加速建设;人民文化公园(一期)等一批生态环境建设项目持续推进,一座产业集聚、产城融合、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城区已初见端倪。

董峰表示,沈抚示范区将逐步实现由“外延式发展”向“外延内涵兼具式发展”,并最终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深刻变革,力争在建设创新、绿色、智慧、高品位的现代化城市上当先锋、作示范。

改善民生 汇聚满满幸福

从沈抚示范区拉古乡出发,驱车沿着沈通线一路向东南方向行驶,道路两侧多是低矮的建筑。偶尔见到几处楼房,随着时间的洗礼,也多显陈旧。就在行车道路东侧不远处,一座造型新颖、蓝绿相间的建筑却引人注目,这就是新建的拉古中心幼儿园。

按照规划,这个幼儿园将打造成为一所集启蒙教育、益智开发、运动生活于一体的高标准公立性幼儿园。拉古中心幼儿园的建设,不仅填补了拉古地区无公办学前机构的空白,更实现了示范区公办幼儿园在各街道(乡、经济区)级的全覆盖。

拉古乡居民多为农民,种植业是当地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在这样一个城乡面貌相对落后、财政并不富裕的地区,投资建设一所能够与城里相媲美的幼儿园,难免会引人好奇。

董峰给出了解释:“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最大的民生。沈抚示范区要尽全力让农村的孩子能够享受到跟城里一样的教育条件、得到一样的教育机会,教育方面的投入我们可以‘倾囊相助’。”

教育项目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一直以来,沈抚示范区坚持将教育工程摆在民生工作的重要位置,把引入省内一流教育资源作为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载体,以求提高区域教育水平。近年来,东北育才学校、沈阳市第七中学、沈阳市南昌中学、沈阳市沈河区文艺路第二小校等多所辽沈地区知名中小学先后与沈抚示范区签署联合办学协议,不少项目已经开工建设,一个优质、均衡、多元的基础教育布局已然呈现。

民生工程领域的惠民思维,不仅体现在这一“小”上,还体现在一“老”上。沈抚示范区域内的李石、高湾地区有两所敬老院,共赡养了30余位老人。为了给老人们提供更优体验,沈抚示范区确定了建设敬老院养老服务升级体系的思路,对域内养老院进行改造升级。

据养老院项目负责人介绍,重新规划建设的沈抚示范区敬老院项目总建筑面积达5556平方米,配备171张床位,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示范区养老服务体系,改善和提升养老服务保障能力,使示范区公办养老机构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城乡养老服务供给更加均衡。

一“老”一“小”,蕴藏百姓期盼、群众关切。今年以来,沈抚示范区不断加大社会民生领域重点项目建设力度,目前已累计投入各项建设资金达40余亿元。人民文化公园(一期)项目即将亮相,汪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工建设,深井子二标厂职工宿舍棚户区居民喜迁新居,浑河、小沙河防洪治理工程建设有序推进……一大批打基础、管长远、利民生的项目落地,使得当地城市面貌发生极大变化,城乡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日益完善。

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站在2021年瞻望未来,沈抚示范区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更加清晰、步伐更加坚定。(冯庆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