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正文

汉中:首部县区戏剧史——《城固戏剧史略》问世

来源:三秦都市报-三秦网2022-04-12 08:59:56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张丽萍)近日,由从事戏剧工作50余年,曾两度参与陕西省、汉中市戏剧志编纂工作的原城固县剧团团长许俊清,查阅三大箱资料,遍访100多位城固艺人和戏迷票友,耗时五载,四易其稿,精心编著的心血之作《城固戏剧史略》震撼问世。

该书作者许俊清收集1940年西北联大新生剧团在城固汉滨大戏院公演《雷雨》剧照

该书作者许俊清收集1940年至1990年间城固县戏剧班社团队部分演出照片

《城固戏剧史略》全书500页,497000字。分为戏文、剧本、表演、舞美、机构、固定演出场所、演出习俗、戏曲文物、戏论、轶闻传说、艺术家纪实、革命戏剧活动、戏说戏评、大事记、戏剧常识浅说等十五个篇章,追溯收录流传于城固一带的傩戏、汉调桄桄、汉调二黄、城固曲子、端公戏、皮影戏、木偶戏、秦腔等10余个剧种,收集曾活跃一时的萝卜头班、王家班、青年剧社、文联剧社、龙白剧团、南乐宣传队、上元观业余剧团、二里二黄剧团、城固曲子自乐班等30多个戏剧班社团队,记述开台戏、对台戏、庙会戏、堂会戏、园子戏、火神会等10余种演出习俗,撰写何烔若、答志茂、衡世藩、沈文艺、唐洪珠、牛德增、王祥玉等70多位著名艺人的小传和趣闻轶事,收集“唱戏凭腔,卖面凭汤”“净要撑,旦要松,生要弓,武当中”等戏剧谚语50余条,收录《芙蓉剑》《张骞与女王》等剧本16部,图文并茂地记述了从远古先民制作青铜面具从事祭祀活动的戏剧起源开始,到近现代和当代2000多年城固地区的戏剧发展演变过程。戏剧人著戏剧史,内容更真实、资料更翔实、记述更完整、查证更直接。翻开厚厚的书页,不由得不被作者字里行间倾注的对戏剧的满腔挚爱和“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的辛勤付出所深深打动。

该书作者许俊清收集城固县剧团1964年赴省演出新编现代戏《巴山丹桔》节目单

该书作者许俊清收集城固县剧团1986年在秋交会场演出《薛刚反唐》剧照

在诸多文艺形式中,受众面最广的当数戏剧演出。面对面,零距离,潜移默化启迪引导不论文化高低的男女老幼观众向善向美。古往今来,教化万民,普惠一方。1953年城固剧团正式成立后,排演社教、计生、人口普查、反腐倡廉等不同题材的优秀剧目数不胜数,上山下乡、走村串镇,甚至骑上自行车深入工厂企业机关单位巡回演出,那些群众耳熟能详的宣扬精忠保国、除暴安良、尊老扶幼、家邻和睦、妻贤子孝及仁义礼智信等内容的剧目,深入人心且传播久远,大大活跃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戏剧的高台教化,对抑恶扬善、净化民风、促进社会安定团结都起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直到今天,人们仍念念不忘城固剧团和当年轰动全县的好剧目名演员:

说戏剧,道当年,城固剧团多靓点。

排练演出剧目多,观众齐夸最养眼。

翻开《戏剧史》来看,群英荟萃忆当年。

板胡圣手田龙庆,《巴山丹桔》他创编。

省城演出震西安,各级领导翘首赞。

答子茂演《十五贯》,须生行当做典范。

《闯宫抱斗》《下河东》,各个角色都谨严。

王玉娥,进剧团,当主角,挑重担。

人物形象塑得真,嗓音圆润传天汉。

闫有德,戏路全,主演丑角和男旦。

当年看过他的戏,都说演技活灵现。

衡东生,唱花脸,八十不老气宇轩。

当团长又兼导演,不老青松在梨园。

刘国荣,把戏演,“把子”功夫不简单。

出神入化筋斗功,至今戏迷还想念。

该书作者许俊清收集1988年3月城固县剧团到文川演出秦腔《少国公》,现场观众人山人海的热闹景象

该书作者许俊清收集1992年城固县剧团演出秦腔《张骞与女王》剧照

和新中国同龄的许俊清,一生经历多姿多彩。1970年夏,他凭着英俊的扮相、灵活的身段、高超的悟性和表演天分,在1000多人的海选中脱颖而出,考入城固县文工团,从此和戏剧结下了不解之缘。虽已退休多年,当年在剧团工作的场景却终生难忘,每每入梦!已亥夏某天,他搬出珍藏数年的40多本工作日记晾晒擦拭时,1986年至今收集整理的一沓沓厚厚的城固戏剧资料映入眼帘,有的纸张已变脆翻卷,有的照片已发黄霉变。他情不自禁一页页翻看着这些珍贵的记忆,仿佛又听见铿锵美妙的鼓乐声,又看见满怀激情的戏曲艺人在舞台上惟妙惟肖的表演和台下数千名全神贯注陶醉其中的观众……他的心情再难平静,心中响起一个坚定的声音:绝不能让这些珍贵的资料玉碎珠沉,必须让它们存史留世,以飨后人!

该书作者许俊清收集城固县剧团部分荣获各级奖励的荣誉证书

该书作者许俊清翻山越岭,徒步五里坝寻访名扬南山的汉调二黄老艺人景阳春,途中留念

事非经过不知难。戏剧在城固的发展历时2000多年,许多资料无从考证,文献无查;当年的演出班社团队遍布全县东西南北,现已星落云散,存者寥寥;曾经名噪一时的老艺人们均无档案记载,大多已不在人世,无从问询;当年一起唱戏的战友们有的经商有的从政,难以联系;何况自己年逾古稀,不会电脑,不擅写作,体力不支,精力不济;大批当年的实物资料需要拍照、扫描……可完成这些巨量工作的经费从何而来?历经风雨磨炼的他并没有被眼前的诸多困难吓退。说干就干,他背上照相机,带上干粮,集驾驶员、摄影师、记录员、采编员于一身,不辞辛劳地奔波于城固的村村落落,沟沟卯卯,开始了搜集资料的辛苦之旅。为了寻访名扬南山的汉调二黄老艺人景阳春,他冒着生命危险独自翻越山大沟深的大盘山“瘦牛岭”,忍饥挨饿,一路打听问询,徒步到山路蜿蜒的城固最偏远的五里坝公社,“三顾茅庐”才得一见。上元观的老戏骨、县人民剧团首任团长衡世藩,龚家堡104岁的老和尚李本普,柳林镇的黄明礼、彭振发、马俊成,二里镇的李忠义,原公镇的韩春成、田琪珍,文川镇的吴老八、付海荣、陈剑利,崔家山的柴全成等戏剧界名人和戏迷的家里,都留下了他风尘仆仆、谈笑风生采访记录的身影……这些老戏骨们谈戏说戏如数家珍,一生酷爱戏剧的矢志不移成为激励他一路前行的动力之源。不会电脑就自己动手写;资料断层,就踏破铁鞋遍访老艺人,甚至不惜查阅资料破万卷;时间、地点、人物、角色记不清楚就反复问询多人求证核实;为了避免错误就一遍又一遍反反复复修改检查“回头望”……白天外出采访,回家连夜撰稿,通宵达旦奋笔疾书,常常凌晨仍舍不得搁笔……实在困乏至极,刚刚躺下,突然“灵感”迸发,忽觉文稿某处急需修正增删,慌忙穿衣下床,直奔书房,伏案疾书,生怕“灵感”稍纵即逝!类似的“剧情”在他成书期间无数次上演。如痴如癫,全身心投入,疼爱书稿如同三代单传的独子一般,已成为家人对他的共识。

该书作者许俊清收集2019年11月5日城固县戏剧家协会成立合影照片

该书作者许俊清收集2020年8月15日城固县剧团同台战友相聚城固合影照片

古稀之人,电脑不精,近50万字书稿全凭他一个人一笔一划手写完成,且期间反复修改、增减、誊抄多次,工作量之大非常人所能想象。但他不畏严寒酷暑,跋山涉水调查;不避刮风下雨,走村入户访谈;不厌其烦地反复推敲考证,夜以继日地补充修改完善,哪管跑东忙西奔波劳累?哪管长期伏案腰酸背痛?哪管天天盯着蝇头小字头昏眼花?从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五载春秋,终于夙愿得偿,梦想成真,他以张骞故里人的果敢无畏和开拓精神,以超人的毅力和坚持完成了这本汉中首部县区戏剧史!一部令城固戏剧人激动落泪的不朽巨著!

皇皇巨著《城固戏剧史略》的问世,不仅填补了汉中县区戏剧史的空白,也为后人研究城固乃至汉中地区的戏剧文化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资料。可以想见,那些曾经用戏剧高台教化了一代又一代城固人民,为城固社会发展进步做出过积极贡献的戏剧表演艺术家和戏剧工作者们,那些直到今天仍然坚守戏剧舞台教化育人、呕心沥血培养戏剧接班人的艺术家们,那些千千万万个热爱戏剧和戏剧人的广大观众、票友和戏迷们,看到这本书的时候该是怎样的感慨、回味和激动!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