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正文

微头条丨泾阳白杨村:推进农旅融合发展 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来源:三秦网2022-10-31 09:50:05


【资料图】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寇师凡 张永红 记者 陈奋翔)金秋的阳光温馨恬静,乡间的秋风和煦轻柔。午后,沿着泾阳县红色旅游路一路而来,“三渠白杨乡村振兴体验中心”宣传牌楼映入眼帘,牌楼里干净整洁的街巷、质朴典雅的乡村风光、清新利落的农家院落,一座座蔬菜大棚整齐划一,一幅美丽乡村画卷映入眼帘。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咸阳市泾阳县三渠镇白杨村立足自身资源优势,依托泾阳“西红柿第一县”的金字招牌,以产业振兴为抓手,以“党建+创业+金融”为平台,按照“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劳动变运动”的发展思路,采取种养结合的方式,加快促进产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步伐,走出了一条产业振兴发展的新路子。

据了解,通过多方考察学习,2020年底白杨村在盘活流转的180亩土地上建了27座蔬菜大棚,当大棚建成时,因村民自主发展意识不强,又受传统种植观念束缚,村民们大多都持观望态度,如何带动群众共同参与、共同致富,又不能让群众的投资“打了水漂”,是摆在村干部面前最棘手的问题。最终,白杨村决定村里的党员干部一人一棚进行试种,等经营状况稳定后再交由有意愿的群众自主经营。

如今,看到了成效,村民们都不再观望了,主动找到村书记要求加入蔬菜大棚种植。40多岁的连建峰就是其中一员,两年前已经40多岁的连建峰,还在西安做厨师,他怎么也没想到,偶然回村的那一天竟是改变一生命运的开始,让他更没有想到的是,这个自己吃了半辈子、炒了半辈子的“洋柿子”,能让自己和全家人改头换面过上好日子;两年来,白杨村还指导村民为传统农业插上电商的翅膀,西红柿从最初的几毛、1块的价格到8块、10块一斤,看着每天百十箱的快递订单、听着每天手机里的到账提示,连建峰和另外几个村民笑得合不拢嘴。

在村党员干部试种成功后,白杨村决定让利给村民,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及返乡人才创业座谈会,面向全村征集有创业愿意人员,回引一批具有实用技能、经营能力和创业能力的乡土人才,为家乡产业融合发展“添福聚力”。通过考量、筛选,选取一批诚实守信、勤奋敬业、有担当、能作为的优秀“接班人”来接替管理种植蔬菜大棚。目前,该村已回引返乡人才26名,并将一期建设的27座蔬菜大棚已交由13户群众自主经营管理,年产量达84万余斤,每个大棚年收入在15-16万元,每日远销浙江等地千余箱,并自创了西红柿品牌“泾韵红”。

随着白杨村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群众种植愿望高涨,2022年6月,该村着手建设二期设施蔬菜基地,目前2座骨架大棚和1座温室大棚已建成,其余项目正在建设,在已建成的大棚内,放眼望去,一根根黄瓜挂满了碧绿的藤架,顶部鲜艳的黄花飘出淡淡的花香,迎面扑来黄瓜的淡淡清香,长势喜人、生机勃勃,这里的大棚建得很高,棚内的通道也比以往见到的要宽许多。据该村党支部书记姚峰介绍,2022年所有大棚建设成本比当年高出30%之多,但是今年在转给群众的时候未增加分文,让利群众,之所以把棚建高了、通道建宽了,就是专门为游客预留的观光、采摘通道,为下一步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基础。

据了解,近年来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村民们发展产业的热情日渐高涨,在发展过程中,白杨村还积极探索最大限度地挖掘现代农业经济价值,为产业腾飞发展开辟新径,变“卖菜赚钱”为“以菜兴业”,邀请胖子胖蔬菜苗木专业合作社与群众合作,并为村民提供免费技术指导服务。目前,该村共有发展蔬菜大棚种植40户400余亩,露天菜种植50户200余亩,年人均增收2-3万元;每天在大棚内务工的群众达50余人,建成乡村振兴羊场1座,存栏2400余只,并建有参观长廊等。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产业转型升级的道路上精耕细作,采取‘请进来、留得住、带出去、还再来’的田园农业旅游模式,将白杨村打造成回归自然、体味农趣的理想休闲胜地,满足现代人日益增长的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心理和旅行需求,实现以农带旅、以旅促农的双赢模式,让农旅融合发展成为乡村经济新模式、百姓致富新路子、群众增收新渠道,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白杨村党支部书记姚峰表示。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