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正文

天天速读:灯笼村里的记忆

来源:三秦网2023-02-03 13:37:35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马昭 赵丽莉)“侄子今年的十八岁生日正好是元宵节,加上今年高考,我想给娃买一对传统的手工灯笼作为礼物,既表达一下节日祝福,也希望红红火火的灯笼照亮娃的前程。谁料在市内跑了几个地方,没有买到称心的灯笼。随后来到有名的‘灯笼村’口,眼前除了零零星星的灯笼销售摊点和已经成为拆迁工地的三兆村,昔日的‘灯笼一条街’变成了记忆。”2月2日,市民孙先生颇为感慨地描述着自己买灯经历。

本地传统灯笼很难买到吗?根据孙先生的描述,记者来到西安市大学南路灯笼销售点,各种电子灯、纸糊的红灯、色彩艳丽的传统宫灯等品种多样,吸引了不少市民挑选。本地传统手工灯笼30—50元一对,外地能够点亮的灯笼100元—300元一对。市民张女士想购买一对手工灯笼,拿起来一看,嫌灯笼形状不够圆。摊主说,“手工灯笼都是这样的。”在文艺路花灯销售点,准备买灯笼送外甥的刘先生,在几个灯笼之间反复挑选,他嫌灯笼植绒布的针脚太大了,流苏也不紧实。他一边挑选着,一边皱着眉头说,“做工看起来一点都不精细。”刘先生说,关中有送灯的传统,这送外甥的灯笼质量不好,会被嫌弃和笑话的。

记者来到来到雁翔路原三兆村旧址附近,十多个灯笼摊点一字摆开,摊位不远处的矮墙内,一台大型挖掘机正在拆除村里的房子。眼前的摊主杨女士一边招呼着购买灯笼的顾客,一边在一个石榴花形灯笼扎上绿叶装饰。

她说,村子拆了,过去部分做灯笼的人搬经租赁的过渡房内,没有条件做了。她是嫁到三兆村的,以前跟着婆婆做灯笼,现在也没条件了,虽然还卖灯笼,但只能在摊点上边卖灯,边做灯,为了方便人们选择,她也摆放了不少外地灯笼。

在一家姓杨的灯笼摊点上,除了一些传统宫灯,还有白鹿塬的火葫芦灯笼、外地的塑料电子灯笼。摊主杨先生说,她爱人呼延老师在三兆村土生土长,从小跟着父母做灯笼,上大学又学美术设计专业,摊点上售卖的都是爱人手工制作的小花灯,实际上卖出的价格还不够做灯笼的手工费。现在村子拆迁了,做灯只是不让更多的记忆被一点点抹去。

杨先生说,2022年南方一个厂家联系他爱人呼延老师,希望用机器制作灯笼,被拒绝了。“我爱人更愿意用双手传承技艺。要不然,随着村子拆迁,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灯笼村’的记忆会越来越模糊。”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