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正文

世界消息!【奔跑在春天里】在井场铸就匠心匠艺

来源:三秦网2023-02-06 12:31:22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侯小龙 记者 任荣)“井场是我的工作场所,也是我的人生价值培育地,我要学习‘生命不止,永不停息’的抽油机精神,在默默的工作中埋头苦干!”延长油田杏子川采油厂的汤万虎从采油工干到高级注水工,发明创造的许多井场实用工具和革新工艺,使得无数抽油机焕发新生命,以“注水驱油”唤醒地下油藏的青春活力。在这些践行初心的井场上,铸就了他不怕困难的匠心匠艺。

从采油工到注水工的嬗变

2006年,从天津某校毕业的汤万虎成为杏子川采油厂一名采油工人,过上以山为伴,以井为家的生活,在矛盾和无奈中逐渐适应环境,主动融入到采油队大家庭中。他把井场当做奋斗的平台,学会了操作维修机器设备、学会做饭、学会忍受孤独寂寞、学会了主动工作、学会了独立解决问题,他的井场屡屡被评为文明井场,他也从采油工晋升为采油区队长。


(资料图)

随着延长油田对注水工作的加强拓展,杏子川采油厂逐步开始注水系统的建设。2010年,汤万虎被选派到厂注水大队负责采油一大队区域的注水管理工作,为尽快胜任新的岗位,他积极向老同志请教学习,拆装废旧设备研究工作原理及性能。他白天跑现场查看注水设备运行情况、收集整理注水基础数据,晚上查资料,写笔记,积累实践经验。通过学习培训逐渐掌握注水工艺及理论基础,考取了高级注水工技能证书,成为厂里的注水管理能手。他天天骑着摩托车奔波在各个井站,监督注水工程建设质量,协调解决涉农问题,铺设注水管线300公里,建成投运站点45座,转注注水井500口。完成了河西沟联合站、王界和黑山梁计量接转站注水系统投运及站外22座配水间的整体规划、改造施工,使采油一队油区实现规模注水。

连续15天工作干到凌晨两三点

2016年,汤万虎调任采油四队郝家坪注水项目区副队长。某站内的计量总表数与单井每天误差超过80方,他深知注水计量工作的重要性,立下“问题解决不了决不下山”的誓言,连续15天深入现场分析误差找原因,对注水各个环节、每口井、每条管线、每块流量计等进行现场排查、分段测试,经常干到夜里两三点。通过现场反复测试发现,恒流配水器和微型阀组均存在计量不准现象,而且两条管线流程不对。找到原因后就对注水管网进行优化改造,将所有原来混接在一起的管线逐一实现单井计量,成功破解了计量难题。通过几年的规范注水管理,项目区的地层压力得到恢复,各项技术指标显著提升,油井自然递减率由2015年的8%降至2022年的-0.7%,油井日产量由109吨上升至312吨,日产净增203吨。实现了注水精细管理和效益的双丰收,被授予延长油田注水项目示范区称号。

注水工最怕冬天井区停电或设备维修时长导致的注水管线冻凝,管线深埋在地下,只能刨坑挖土烤热管线来疏通,很难捅开且对生产和费用损失巨大。冬天的大地坚如钢铁,用钢撬掏在地上直冒火星。每次遇到冻凝,汤万虎总是带头挖坑、架火加温,大家在寒夜里持续奋战直到井口过水、注水调试运行正常,已经冻得全身发麻。

针对注水工流动性大、文化水平和业务技能参差不齐等问题,他围绕日常工作的重点、难点,制作培训课件,讲解注水驱油工艺理论、设备的安全操作、维护保养和计量等方面知识,干部职工“重油轻水”的思想观念彻底扭转。在采油一队的“注水长廊”和采油四队的培训实践点都是他传帮带的“讲台”,培养带动10余名职工成为各采油队注水站长及技术骨干。

注水作为二次采油的主要工艺,既有地面建设也有地下管网,既管水的注入,也考虑油的采出,注水系统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加之各油区地质条件不同、布井工艺不同,难免有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处于这种复杂的情况下,汤万虎在解决诸多常见的和突发的问题中养成主动挖掘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他设计发明的“水源井泵体防掉保护装置”“水源井电缆固定卡子”“注水井口高压精细过滤器拆卸专用工具”“流量计叶轮提取器”“抽油机曲柄起拔器”“简易流量计标定装置”等工具和设备,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成为各个井场、每名采油工注水工得心应手的工作利器。

汤万虎根据注水系统运行流程编制出切合实际的物联网电子报表,确保了注水数据录取的及时性与准确性,解决了注水数据迟报、错报,用工短缺的问题。注水项目区物联网全覆盖后注水工配置由47人精简到30人,年节约劳务费用85万元。他建议改造的龙安新区供水项目杜绝了运输安全风险,避免涉农干扰,克服雨雪天气无法供水问题,加上郝494供水站、郝95注水站改配水设计,从根本上解决了设备的综合利用与水源短缺问题,每年节支300万元。他参与华子坪油区注水开发配套技术研究及运用获得陕西石化科学技术一等奖。还有他设计的多功能井口封堵装置、管线连接工艺改造、二维码平台技术在注水管线巡检、测压和设备管理中的应用等40余项发明革新创效项目,被采纳表彰奖励33项,9项通过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认证,5项创新成果被收录《延长油田增收节支、降本增效典型案例之“蜕变重生”》专著,在油田推广运用创造经济效益达千万元。

营造“万众创新”教育实践基地

汤万虎不仅自己热衷于小改小革,带领其他职工一起打造郝家坪注水项目区创新工作室,先后收集各类管理和技术创新建议30余项,年创造价值20余万元。他的创新团队自主研发新式玻璃钢注水管线抢修技术,抢修时间由24小时缩短为1小时,工艺简单,使用年限较传统材质提升1倍。他组织筹建“采油四队庙湾科技创新示范区”集中展示油田科技项目应用成果,营造了“万众创新”教育实践基地。

搞创新发明要耐得住性子、熬得住寂寞,汤万虎常常在一堆破铜烂铁里“瞎翻腾”,或是在生产设备旁细心琢磨着运行规律。在这充满未知、不断尝试探索的道路上,更多的是以失败告终。面对倒贴钱的窘迫和不着边际的流言蜚语,他从不退缩、不言败,执着的去做些实事,把内心的责任和担当化作对工作的热爱和追求。在“埋头苦干 不怕困难”精神的坚持下,他先后荣获采油厂“先进工作者”“党员先锋岗”“十大杰出青年”等多项荣誉。

当他荣膺首届“延安工匠”称号并授予延安“五一劳动奖章”后对家人坦诚地说:“我的业绩全部来自井场的努力工作,今后我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单位上,要把工匠精神的力量加持到更多的实际工作中”。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