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赵希翔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台风“杜苏芮”来袭,我市启动水旱灾害防御IV级应急响应,各区县立即进入战时状态,强化联防联控,加大重点区域排查力度,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突出防汛物资和应急队伍保障,全力以赴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梳理362个风险点位,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安全度汛!”张店区强化防汛隐患排查,对城区的雨污水管线、检查井、雨水斗进行掏挖、疏通和清淤,确保雨水排泄及时畅通。通过对辖区内6条河道、3处塘坝、1处水闸、16处铁路下穿桥、7处高速公路下穿桥以及276处地下场所风险点进行梳理排查,形成防汛防控点清单,明确责任到人,全面做好应急处置各项准备。
淄川区对13条骨干河道、20座水库、28座重点塘坝、46处地质灾害点、180个山洪灾害防御村等重点领域、重点点位“回头看”,深入摸底核实,确保风险隐患“清零”。7月28日起,张相湖、淄城拦河闸提闸预泄,已腾空库容迎汛,孝妇河沿线橡胶坝、液压闸已全部塌坝运行。同时,对30公里城市防汛排水管网清淤情况和2761个雨水井蓖检修情况进行再排查,及时清除隐患。
“各村做好值班值守,赶紧清理村庄沿线有可能阻碍行洪的沙土堆、柴火堆。”博山区池上镇第一时间通过微信群转发工作安排,各级防汛队伍成员保持手机畅通,随时接受调度。各包村干部对村内预警设施、防汛物资再巡查再检查,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用得上。同时做好重点区域人员转移准备,灾害点附近有安全隐患房屋住户全部撤离,确保人民群众安全。
周村区进入实战状态,密切关注台风发展趋势。各相关部门和镇办对防汛风险隐患和薄弱环节进行拉网式、地毯式再排查,特别是采空区、工矿企业、下穿桥涵、易积水点、城乡危房等,确保强降雨期间责任人到岗到位。实行24小时值班制,落实汛期应急“叫应”机制,对各类防汛抢险物资装备进行检修调试,确保紧急情况下随调随用,严阵以待迎大汛。
临淄区对城市主干道路、桥涵,各个易浸点、易涝点全面排查,利用“城市防汛视频平台”,在64处防汛监测点进行实时监测,第一时间掌握重点防汛部位的积水情况。同时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通过防汛监测预警平台实现全区3个水库以及重点河道的水位、流量等数据的实时监测。目前已落实410支7597人的应急救援队伍,储备应急抢险物资42类计11500余件,全力以赴确保汛期安全。
“全面部署,措施严密,严阵以待迎战台风!”桓台县启动防汛应急预案,积极做好各项防汛防台应急准备。目前桓台县水旱灾害防御物资储备库储备的30余种防汛物资处于“临战”状态,出现汛情时能够第一时间拿得出,用得上。桓台县交通运输建设服务中心启动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加大农村公路巡查力度,深入一线排查各项隐患,针对易积水路段和铁路桥下路段加强监测,实时掌握积水情况,严防形成积涝。
高青县根据县域实际制定应急预案,积极备足备齐实物储备石料、铅丝、麻绳及协议储备砂石料、土工布、挖掘机等防汛物资,建立水利、气象、应急部门等组成的14人应急抢险救援专家组,组建31支共计2303人的应急救援队伍。同时309个行政村组建防汛抢险队,做好24小时值班值守和各类风险隐患排查。派出各级各类检查组145个,检查地点720处,发现并立即整改问题138项。
沂源县召开防范台风部署会,针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开展分析研判和指挥调度。应急、气象、交通、水利等部门和镇、村统一指挥、协同作战,集结广播、电视、报纸等多个平台的“采编播”力量,引导群众自主提前防灾避险。全县各部门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配足配齐巡查人员、技术专家和抢险力量,随时做好应急抢险准备,确保安全度汛。
编辑:王磊
二审:王磊
终审:邹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