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正文

“流光”激活梦想 深山女娃6年后考上了支教老师的母校

来源:三秦网2023-08-29 11:58:01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刘文青 舒清林 王蕾 记者 李永利)2023年8月23—24日,是长安大学新生入学的日子,2023级公共管理类专业的肖红玉从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的山区踏上了西安的沃土,来到长安大学校园。在她小学到初中的学习过程中,与三位长安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老师结缘。2023年7月29日,她手捧长安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如愿进入支教老师们的母校。时光如初,前行的脚步不停,他们终于系上印记相同的纽带。

6年前,理想种子埋在女童心中

肖红玉始终不会忘记在懵懂无措的六年级第一次听见“长大”时,那种发自内心想要挣脱泥沼的渴望。彼时她所在的小学,没有优越的经济条件,没有雄厚的师资力量,甚至同学们的认知仅困于深山。“但长安大学支教老师来了,他们告诉我们:不论起点有多低,只要奋力奔跑就会到达终点。”同学们和支教老师一同在绿茵球场上欢腾拼搏,一起在课堂上孜孜探索。肖红玉听着支教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山外面的世界,悄悄对长安大学五彩斑斓的生活产生了向往,于是一颗理想的种子在她心底种下,静待其生根发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6年间,爱心和鼓励点亮女孩理想明灯

进入初中后,她像一只迷途羔羊——想逃避频繁的考试,不想面对书山题海,一时间找不到方向。是长安大学支教老师用精心制作的讲义、耐心细致的讲解、循循善诱的分析为她的学海点亮一盏灯。她记忆最深刻的,是初二时支教老师组织完成的微心愿,那些跨越秦岭而来的长大礼物,寄托着学长学姐们最真诚的祝福。属于肖红玉的那套《史记》成为了最珍贵的回忆,明信片上的鼓励给她勇气:不应被现实的困顿所击垮,安于狼狈不堪的生活是无能者的表现!心底的想法愈发清晰:考上长安大学的梦想在肆意生长。

6年后,她考上了支教老师的母校

“少年何妨梦摘星,敢挽桑弓射玉衡。”面对高三成绩的不理想,肖红玉有过自怨自艾,有过崩溃迷茫,但长大支教老师的那句“夜色难免黑凉,前行必有曙光”支撑她度过了最无力的时光。黎明拂晓时的背诵,夜阑人静时的台灯,布满批注笔记的卷子,都是她不甘平凡,努力向长大迈进的痕迹。高考结束后,直到填报志愿时,长安大学的支教老师还在为她的未来出谋划策。焦虑的等待、紧张的祈盼都在2023年7月29日画上圆满的句点,那一天,她收到了长安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如愿进入自己支教老师的大学。

“星星女孩”则当“弘毅明德笃学创新”

“感谢长安大学的支教老师们,他们参与了我的成长,也让我找到了人生的航向。今后,我也要像他们一样尽力去帮助像我一般身陷囹圄之人。我会继续刻苦努力,不辜负老师们的期望,深刻践行长大校训‘弘毅明德,笃学创新’,坚定理想信念,砥砺奋进,早日成才,做一个对学校、对社会、对祖国有用之人。”

在2023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肖红玉作为新生代表发言,她将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从投身于贫困地区的支教事业,到为强国梦做出的卓越贡献,一辈辈长大人用行动践行着“弘毅明德,笃学创新”的校训,以寸心寄华夏,将岁月赠山河。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同学们,普天之下多是英雄,芸芸众生皆有热血。“历史长河波澜壮阔,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创造了今天的中国。”作为新时代长大人,吾辈青年更当有凌云壮志,坚定理想信念,以真心交付人民,以才华报效祖国,向前辈学习,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这片热土上以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无畏之勇气,创明日之盛景,筑繁荣之中华。

支教老师用“流光”激活梦想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次次长途跋涉,收获的是一个个青春洋溢的笑脸,见证一次又一次的蜕变,面对来到长大校园的肖红玉,曾经的支教老师想对她说:

红玉你好呀,首先祝贺你考上长安大学!转眼间,四年时光悄然而逝,还记得你曾经在课堂上提问、课余时间请教以及周末线上答疑的情景。四年时光,你已经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初中生,成长为一位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大学生。

大学是孤独而又美好的!成长的道路上更多的是你一个人,但沿途也可以碰到一些令你铭记一生的人和事。作为你曾经的老师,无论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上什么样的生活,我给你的建议是:每天进步一点点!

人生没有模板,每个人的人生都应拥有属于自己的那份光彩。多读书,多思考,多交流。长安大学是你的起点,现在你以长安大学为荣,未来请多努力,长安大学也将以你为荣!

——长安大学第八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舒清林

听到肖红玉考上母校长安大学的喜讯,激动万分。为她感到高兴的同时,也对梦想不息、薪火相传的长大精神又一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作为长安大学第五届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我怀揣着教育梦想响应着国家和学校对乡村振兴的号召,在留坝县玉皇庙小学担任支教教师,实际践行“用一生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的信条。

油然记得,初次登上三尺讲台,给学生们教授课程之余讲述着大山外的大学生活时,肖红玉同学认真的眼神,也永远不能忘记肖红玉同学每堂课的积极回应。支教时间虽然短暂,但希望留给学生的不止是知识的印记,更多的是在思想深处种下那梦想的种子。

非常欣慰肖红玉同学的成绩,也希望在今后的求学之路上能够秉承着长安大学的校训和精神继续努力奋斗,成为建设国家和服务社会的优秀人才。

——长安大学第五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王蕾

回望来路,也不觉彷徨。只记得,冥冥之中的一股力量,将三次相遇化作六载如初的鼓励。当汗水与坚守开花,结出果实,女孩抬起坚定的目光,望向长安。因为那是故事的起点,是第一束将迷茫拨散的微光。

关键词: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