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滚动 > 正文

像姐妹像父子,师徒代表畅叙艺坛耕耘也感恩深厚情谊_焦点快报

来源:扬子晚报2023-04-27 06:11:00

4月26日下午,江苏文艺“名师带徒计划”(2022-2025)聘任仪式在江苏大剧院盛大举行。首轮江苏文艺“名师带徒计划”硕果累累,师徒之间更是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师徒代表们也一起畅叙师徒耕耘艺坛、砥砺奋进的心得和体会。有的说,与其说是师徒,不如说更像姐妹;也有的说,除了师徒,更是情同父子。

“除了师徒,更像是姐妹”


【资料图】

舞蹈类师徒吴凝与胡琴心先带来了一段以镜子为主题的舞蹈片段,名师吴凝笑说,自己与琴心相识已经二十多年了,“与其说我们是师徒关系,不如说我们更像是姐妹,我是她的老师,她是我作品的主演。应该说,我们师徒因舞结缘,如今都在高校任教,我们同样肩负着艺术传承的责任,师徒之间的情谊也会不断延续下去,努力为江苏文艺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胡琴心说,看着老师转型为编导,用作品继续着艺术梦想,自己很羡慕,这也是自己努力的方向,还好有老师的专业指点和帮助,感谢老师成为自己艺术成长路上的领路人。

曲艺师徒马伟与张正情同父子

马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扬州评话”传承人,江苏省优秀青年曲艺人才,他的徒弟张正是首批“名师带徒计划”中年纪最小的。张正感慨表示,自己四年级时就与马伟老师结缘,这些年下来两人早就情同父子。

“8年前的每天18点,我都会打开电视看马伟老师的扬州评话节目,那时妈妈生病,看马伟老师的节目是我一天最放松和高兴的事情。”让张正想不到的是,自己未来城了马伟的徒弟。在老师的鼓励下,自己慢慢从腼腆少年成长为自信挺拔的扬州评话青年,他很感激老师。

马伟则表示,张正以专业和文化双第一的成绩考入了扬州曲艺研究所,坚定了他要传承扬州评话的决心,“我也特别替他开心、骄傲。我与张正相识于一次慈善活动,当时他妈妈卧病在床,我到他家里去,得知这个孩子每天放学后第一件事不是写作业,而是背着妈妈从五楼下来,给妈妈擦洗身体。孝顺的孩子不会差,所以我想通过我的努力,改变他的生活,让他有更好的发展。希望张正以后可以不忘初心,守正创新,将四百年的扬州评话继续发扬光大。”

老师为徒弟量身定制发展规划

名师朱昌耀对徒弟孙瑶琦赞不绝口,他说,要感谢“名师带徒计划”,为培养年轻人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孙瑶琦本身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基本功很扎实,聪明努力,通过名师带徒计划使得她对民族音乐有了更深的理解,对民族音乐的传承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我相信通过名师带徒计划,我们省还会有更多像孙瑶琦这样的优秀的年轻人,能把我们民族音乐发扬光大,把民族音乐一代代的传承下来。”

孙瑶琦带着一把二胡出现在台上,她说,这是朱昌耀老师送她的,上面刻有“江南春色长相思,苏南小曲姑苏情”,暗含了朱昌耀老师的四首经典作品,“朱老师的经典作品《江南春色》是我们学二胡的必拉曲,也是敲开我音乐大门的敲门砖。所以当我成为朱昌耀老师的徒弟时,我首先感到身上有着深深的责任和担当。在这三年中,老师为我量身定制了发展规划,带着我去各类舞台实践,还带着我去挑战音乐最高奖金钟奖,可以说是老师带着我一步步完成了一个年轻民族音乐演奏者的梦想。”

“带徒更是一种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

文学类师徒祁智与赵菱(首批学徒)、徐瑾(第二批学徒)一起分享了他们的师徒故事。

“其实,带徒更是一种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祁智说,赵菱是很有创作天赋的儿童作家,她的热情、聪明、勤奋也感染着他,激励着他,在带徒期间,他也完成了自己的作品。

赵菱则感慨表示,少年时看书就知道了祁智老师,没想到十几年后能成为他的徒弟,“老师跟我说,要写出当代少年阳光和积极向上的力量。我把这句话写在心中,写出了《乘风破浪的男孩》,争取以后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徐瑾从小就很喜欢读故事,长大了也写自己的故事,但因为不是文学专业毕业,写作中经常遇到困扰。2016年时她读到祁智的一篇文章,“我当时非常吃惊,原来儿童文学还可以这样写的,那时候心里就小小的期盼着要是有一天能向祁智老师讨教一下该多好啊。没想到我现在能成为祁智老师的徒弟,非常感谢’名师带徒计划’,我会努力和祁智老师、赵菱师姐学习,为儿童文学创作添砖加瓦。”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孔小平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万程鹏 蒋文超/摄

校对 陶善工

关键词: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