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聚焦 > 正文

江西日报文化赣鄱丨千年炉火“凤凰山”

来源:江西日报2023-05-19 12:19:06

□ 胡光华文/图

在新余市分宜县湖泽镇闹洲村下铁坑村民小组的村口,成群的古樟古柏高耸入云,静默地守望着远方的凤凰山,偶尔风起枝摇,惊醒满身翠叶轻语,似在诉说凤凰山往昔的故事。大树掩映下,褐铁色的石碑,告诉记者这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凤凰山铁矿遗址。


(相关资料图)

▲凤凰山铁矿遗址全景

沉寂的凤凰山铁矿遗址内,覆盖着杂树灌木茅草,似乎只有深浅的时间来过。但穿越千年时空,凤凰山及周边贵山0.15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曾生活着无数炼铁工匠、朝廷官兵,遍布着无数冶铁窑炉,滚烫通红的铁水日夜流淌,凝固成坚硬的铁锭,被穿梭的马车运出山外。近日,记者来到凤凰山探访千年炉火。

触摸历史深处的“铁痕”

历史,看似遥不可及,但它总会留下蛛丝马迹。

对于68岁的闹洲村民袁飞亚来说,凤凰山铁矿留给他的“蛛丝马迹”太多了。“铁矿的故事和传说,是一代代传下来的,我们闹洲村民都是古代采矿炼铁工匠的后代。”袁飞亚说,闹洲村委有23个村民小组,村庄名字几乎都与炼铁有关,比如上铁坑、下铁坑、炉渣屎、金塘、上数坑……“从凤凰山到宜春,有一条35公里的运铁石板路,被车轮压出了许多深痕。小时候我还看过几百米,现在基本上就剩下一座古桥了。”在他的带领下,记者在下铁坑村民小组看到了这座长五六米、宽约四米的单拱石桥——铁坑店门前桥,当地政府已立下保护牌。

▲凤凰山铁矿遗址标牌

下铁坑村民小组农民胡秋生,是分宜县博物馆聘请的文保员。他带着记者走进铁矿遗址,在灌木杂草丛中钻行了十几分钟后,才看到一个约25平方米大小的炼铁炉,由泥土筑成的炉壁已烧成铁色,坚硬无比。胡秋生说,这里本来遍布炼铁炉,地面覆盖着四五十厘米厚的铁渣。在列入保护之前,这些铁渣被人采挖卖给企业炼铁,最后就成现在这个样子了。在路上,记者见到几块散落的铁渣块,它们结构紧密,泛着生铁灰黑色的光泽,拿在手中沉甸甸的。

历史留下的蛛丝马迹,其实很多都能从史料中找到印证,只是闹洲村民不知道而已。凤凰山铁矿遗址也不例外,在诸多史料中,或多或少记录下了闹洲先民创造的冶铁历史。

分宜县博物馆副馆长黄亮介绍,根据《唐志》《分宜县志》等史料记载以及考古发掘证实,凤凰山采矿冶铁始于唐代晚期。到五代,新余开矿冶铁业规模扩大,并向府衙交纳铁课。《江西钢铁志》记载:“南唐保大二年(944),袁州剌史边镐捐铁20万斤(实际是新余、分宜的铁),为南昌普贤寺铸一大型普贤骑象。”

到了宋代,凤凰山炼铁规模扩大。在北宋雍熙元年(984),朝廷在凤凰山附近的贵山设立“贵山铁务”,作为专门管理铁业的官府机构。《太平寰宇记》记载,皇祐年间(1049至1054)全国每年捐输铁课724万斤,其中有袁州铁课、分宜铁课。后来,因为元末农民起义,贵山铁务曾一度停办。

到了明代,分宜的采矿冶铁业迎来鼎盛时期。当时,朱元璋诏令天下,允许民间冶铁,官办的贵山铁务也恢复设立。因此分宜人纷纷开矿起炉冶铁,还吸引山东等外地工人前来。当时,朝廷户籍管理制度严格,不同职业分不同户籍,根据承担差役的不同,将人分为军、民、匠等籍,其中匠籍是为朝廷做工的技术工人。分宜县《介桥严氏族谱》记载,严氏有一支合族就是匠籍,在凤凰山炼铁。明洪武六年(1373),全国设立了13个“铁冶所”,新余、分宜是其中两个。《江西钢铁志》记载,关于冶铁岁额,分宜贵山铁务每年交纳铁81.5万斤,占全国总岁额的20.20%。

为触摸历史深处的“铁痕”,也为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遗迹,新余市、分宜县博物馆于1990年至1991年对古矿冶遗址进行调查,发现了4处古代铁矿遗址,均分布在凤凰山周围。凤凰山及周边铁矿遗址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1.5米至4米。主要遗迹有铁矿炉、铸模、铁矿渣堆积等,采集到的遗物有铁渣、生铁块、生铁铸件、木炭、铁刀、铁币、碾轮、铭文砖,以及瓷壶、瓷碗等生活器具。

▲在路上捡拾的大块铁渣

黄亮说,此次的调查报告《江西新余市分宜县古矿冶遗址调查简报》发表在1992年的《南方文物》刊物,反映了凤凰山铁矿遗址冶铁生产从原料采集、燃料选用,到铁水冶炼、成品提取的整个工艺技术流程,其冶炼历史从唐代以来历经千年,对研究我国古代采矿史、冶金史具有较重要的价值。

鉴于凤凰山铁矿遗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2004年,新余市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提出加强保护意见,内容包括普查记录、地理位置、照片、录像、保护价值和保护管理工作情况,并聘请了文物保护员进行现场管理。2005年,凤凰山铁矿遗址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燃烧千年的炼铁“炉火”

翠屏似的凤凰山,像一个巨人张开臂膀,呵护着山下2万平方米的遗址核心保护区。闭上眼睛,耳旁似乎可以听到沸腾的号子声、采矿声、炉火声、铁水声、马蹄声……这里属于浅穴褐铁矿,基本是露天开采。工匠一边采矿一边炼铁,于是随着掘进方向,建起一个个炼铁炉。

和许多地方不同的是,凤凰山的炼铁炉火燃烧了上千年,为不同时代的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直至今天,它还在延续着这一窑炉火。也是这一窑炉火,埋下了新余钢铁工业的火种,成为钢城工业文明的重要源头。

记者来到距凤凰山不远的新余铁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听老职工讲述铁坑铁矿传承冶铁业和冶铁文明的故事。1960年3月,作为新余最重要的铁矿石原料基地,铁坑铁矿正式成立,鼎盛时期有5000多工人,曾分属南昌钢铁厂、萍乡钢铁厂管辖,1966年6月改为江西省冶金厅的直属单位。

历史总会有惊人的相似,不同的是人民的丰富创造。当时全国大办钢铁,凤凰山一带重现火热场景。古代工匠变成了现代产业工人,手挖肩扛变成了各种机械设备,石板官道变成了铁路专线。1966年,铁坑铁矿建成全国第一个褐铁矿浮选厂,通过技术攻关,铁精粉品位达到52%,年产量18万吨。铁精粉产品供不应求,通过铁路源源不断运往萍乡、武汉、重庆等地钢厂。

冥冥之中似有神助。1957年,一架飞机在新余上空久久盘旋,舱内的前苏联专家通过飞机遥感测量,披露出一个惊人消息:在新余市渝水区良山地下储存着一条十几公里的矿脉。1958年6月,媒体发布消息称:新余地区铁矿储量达70亿吨。为此,国家冶金部决定在良山新建钢铁厂。1958年7月,新余钢铁公司成立,很快职工人数达到3万多人。

令人想不到的是,后来经过科学勘探证明,70亿吨大矿田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新余周边实际矿藏仅二三亿吨,矿点分散,品位不高。但新余钢铁公司没有放弃,适时调整发展战略,成为国内重要的高炉锰铁生产基地。1963年,新余钢铁公司改名为新余钢铁厂,新钢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20世纪80年代开始,凤凰山畔的铁坑铁矿,成为新余钢铁厂最重要的铁矿石原料基地。1991年,铁坑铁矿与江西钢厂、新余钢铁厂合并成立江西新余钢铁总厂,“两厂一矿”的合并成为当时全国冶金史上最大的一次资产重组。到了1996年,新余铁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成为新钢集团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产量最高时达到年产43万吨铁精粉,全部供应新钢集团。

走进新余铁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时,已不复往日热闹。职工饶钢告诉记者,去年10月,铁坑矿业正式停产,目前紧锣密鼓推进矿区生态修复。据悉,这是新钢集团综合考虑铁坑矿山开采设计年限、褐铁矿选取铁精粉品质、生态环保要求等作出的决策。当前,新钢集团正谋划铁坑矿业的新出路。

铁坑铁矿的历史,辉映着新余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见证着新余冶铁文化的堆积和成长。不管它是否采矿冶铁,凤凰山依然在那里,冶铁文化依然在那里,袁飞亚胡秋生们依然在那里,这窑千年炉火总是不灭的。

辉耀古今的“冶铁文化”

说凤凰山铁矿遗址,不能不说一个人。

1634年,明崇祯七年,47岁的宋应星任袁州府分宜县学教谕。在分宜的4年,是他一生最重要的阶段。利用闲暇时间,他仔细查找图书资料,深入分宜各地调查研究,历时四年完成了“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的伟大著作《天工开物》,收录了包括冶铸、锤锻、五金等在内的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

▲《天工开物》中的冶铁插图

在《天工开物》下卷“五金第十四卷”中,宋应星详细记录了铁矿冶炼过程,并配上垦土拾锭、淘洗铁砂、生熟炼铁炉3幅图,炼铁过程直观形象。新余市博物馆、分宜县博物馆的专家考证后认为,宋应星所处时代,是分宜采矿冶铁业的兴盛时期,贵山铁务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这为他就近调查记录铁矿冶炼生产技术提供了极好条件。黄亮对记者说:“从县城到凤凰山不到20公里,宋应星必然到过凤凰山。他记录和描绘的铁矿冶炼生产技术,应该就是凤凰山的铁矿冶炼过程。”

确实,从历史经纬看,宋应星将凤凰山铁矿冶炼生产技术写入《天工开物》也是不用怀疑的。凤凰山形成的冶铁文化,经由宋应星之手,跨越了历史时空从而照耀至今天。更为可贵的是,从17世纪开始,《天工开物》先后传入日本、朝鲜和欧美国家,为人类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不朽贡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凤凰山铁矿冶炼的炉火,甚至传得更远更辽阔。这些,似乎都为新余钢城之名埋下了历史的伏笔。

近年来,分宜县弘扬以凤凰山铁矿遗址为代表的天工文化,并提出打造凤凰山铁矿遗址公园项目,规划以铁矿遗址为核心,以20世纪50年代铁矿厂区为延伸,以天工文化为内核,建设铁矿遗址博物馆、古铁度假村、天工开物园等,打造一个集遗产保护、文物展示、研学旅游、工业旅游为一体的铁矿冶炼遗址公园。为此,分宜县正逐步推进相关工作。2017年,湖泽镇聘请专业团队制定了全镇旅游发展规划。2020年,分宜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中,将凤凰山铁矿遗址纳入其中。

分宜县努力为项目建设打好基础,比如推动大遗址保护工作,规范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去年6月,凤凰山铁矿遗址省级考古遗址公园获得江西省文物局批复,进入首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当地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加强项目可行性论证,妥善处理好遗址考古、保护、研究、展示和合理利用之间的关系;编制、完善考古遗址公园保护规划;探索创新考古遗址公园运营模式等。

黄亮告诉记者,县博物馆于2020年开展了凤凰山铁矿遗址考古勘探,形成了详尽的《考古勘探报告》。2022年,在此基础上聘请专业机构制定了《凤凰山铁矿遗址文物保护规划》评审稿。“要确保所有项目都在遗址得到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建设。”

一座厚重的凤凰山,一部恢宏的冶铁史。我们期待凤凰山的千年“炉火”在新时代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

关键词: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