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学 > 正文

环球最资讯丨在黄河和长城“握手处”践行“两山论”

来源:农民日报2022-10-25 15:43:43

“绿我黄土地,富我偏关人”是山西省偏关县人民对美好生活最朴素的向往,后来成为历届偏关县委、县政府奋斗的目标。

“家住黄河干石畔,一天三顿酸捞饭。”偏关古称偏头关,地处晋西北毛乌素沙漠边缘,北倚长城,西隔黄河,长城与黄河在这里“握手”。全县县域面积1685.4平方公里,黄河流经32公里。到1977年底,偏关县绿化率还不足3.5%,因常年风大沙多,十年九旱,守着黄河受干旱一度以来是偏关人面临的窘境。


(资料图)

从1974年开始,偏关县历届党委、政府坚守着“换书记不换主意,换县长不换主张,一任接着一任干,一级干给一级看”的信念,以把“穷山恶水”变成“青山绿水”为己任。截至今年,全县林地面积已达121.56万亩,全县绿化率达40%,为偏关筑就了生态屏障,铺就了黄河流域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底色。

“当好接力者,走好转型路”。该县立足绿色生态优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发展新能源、生态旅游等产业,为偏关县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引擎。

坚持造林50年打造生态屏障

把“穷山恶水”变成“青山绿水”一直是偏关县的发展共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为彻底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实现“绿我黄土地,富我偏关人”的梦想,偏关县21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以“栽树就是栽历史、栽人文、栽政绩,造林就是造生态、造绿色、造财富”的理念,在机关干部义务植树活动引领下,在不同时期,以全民植树造林运动、造林专业队、户包治理小流域和生态造林工程、生态脱贫等为抓手,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在长城脚下、黄河岸边、梁峁山峦间植树造林,打响了一场长达50年的绿化“战役”。

“50年来,为了打好造林绿化总体战役,偏关县全民总动员。每年春季、雨季、秋季,机关干部带动千家万户上山植树,先后在火头沟、楼沟乡迤西村石洞洼、陈家营乡南山、老营镇凤凰山等十多处地方义务植树,累计造林6万多亩。”偏关县林业局负责同志说。

楼沟乡上固佐村村民广三白,2016年注册成立了润发造林专业合作社,20多名社员每年的造林工程费用在60万元左右,社员差不多投入4个月左右的造林时间,劳务收入上万元。

在脱贫攻坚时期,与广三白一样,偏关县的80个造林专业合作社带动全县贫困户都在植绿护绿中实现了增收脱贫,这一新做法实现了将植树绿化改善生态和脱贫攻坚统筹发展。

历史上,偏头关曾经是“三晋之屏藩”“晋北之锁钥”,如今,成为了山西的生态屏障,阻断了风沙的肆虐。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接力

围绕“十四五”期间全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县”这一目标,今年偏关县委、县政府统筹6000万元资金,县财政配套2500万元,用于黄河、长城一号旅游公路精品林工程建设。

“在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上,以‘林长制’为统领,筑牢建设黄河流域生态防护‘一道屏障’;在黄河、长城一号旅游公路沿线打造‘两条5万亩生态文旅绿化带’;培育‘3个农民增收基地’:一是12万亩的沙棘基地,每亩可增收400元;二是2.5万亩的仁用杏干果经济林基地,每亩可增收1500元;三是45万亩的柠条生物质能源基地,每亩可增收450元。坚持林与景结合,树与财结合,生态建设与文化旅游、休闲康养、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相结合,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偏关县县长高跃龙介绍。

机关干部义务植树带动全民植树造林这一老经验、老做法成为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之一。

3月中旬,偏关县中央财政补贴、森林植被恢复、黄河和黄河流域防护林屏障建设工程通过议标,由46家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承担了1.85万亩造林任务。

经验丰富的46支造林专业合作社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用辛勤的汗水,种出了一道道一片片绿色景观,累计务工11万多个,平均每人收入1.2万余元。通过柠条地平茬复壮、空闲地补植造林,实施退化林修复5万亩,并坚持增绿与增收并举,优先选择乡土树种,结合群众意愿,选取能让农民增收的海红果、山杏和仁用杏等花果树,既种树又致富,探索出一条增绿增收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针对干石山地,坡陡土薄,干旱少雨、石头多的实际,造林专业队伍采取就地取材、垒石为堰、客土回填、水平阶、鱼鳞坑整地、蓄水保墒的经验做法;采用滴灌浇水、地膜覆盖、石块铺盖等抗旱技术保障成活率。”广三白自豪地给记者讲述偏关特色造林经验和做法。

随着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一道黄河流域生态防护的绿屏障在偏关建立起来。一场统筹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生态发展“接力战”在偏关大地渐次拉开。

做好生态优势“变现”大文章

“2022年是偏关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之年,立足生态优势,通过深入挖掘黄河、长城文化内涵,打造出集文化旅游、休闲康养、体育赛事、高端论坛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绿色乡村旅游示范廊带,将成为我们向生态效益要经济效益的路径。”偏关县委书记杨晓宏说。

据了解,偏关县以关河口古村落、乾坤湾民宿、水泉红门口地下长城为依托,在黄河、长城旅游公路沿线谋划了一批美丽乡村重点项目,支撑和发展绿色产业。

近年来,偏关县共建成72.1兆瓦光伏电站建设,光伏发电成为该县稳定脱贫户增收和村集体经济收入的“阳光”产业。

“现在我们聘请了第三方公司来运营和维护,还通过设立公益岗位、建设公益事业、设立奖励补助等方式进行二次分配,对于收益较多、可设公益岗位和建设公益事业较少的脱贫村,允许由乡镇统筹跨村分配。”偏关县乡村振兴局工作人员赵智平说。

偏关县24兆瓦农林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由该县晋电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筹资建设,预计年供电量1.68亿千瓦时,供热能力152万平方米,可综合利用农林生物质秸秆21.1万吨,预计近期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并调试运行。

该项目是利用外资贷款资金和自筹资金建设的环保产业项目,将在全县7个乡镇设立9个农林生物质收储站,成为该县新建的帮扶车间。以每人年收集柠条秸秆150吨、每吨柠条秸秆预估价300元计算,预计可带动1400多人从事柠条秸秆收储业,人均年收入4.2万元,全县农民仅柠条秸秆收储收入可达6300万元,加上农作物秸秆收集,农民此项收入将非常可观。

由此,沿着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路径,偏关县这个“中华长城古堡第一县”“新能源电力建设第一县”,正在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关键词: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