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正文

环球速讯:从“进城打工”到“回山淘金”:20万起家 帮扶100多名群众务工增收

来源:三秦都市报-三秦网2023-04-25 17:31:17

能帮助更多的返乡青年创业,让李鑫感到很骄傲(王莉莉 摄)


(相关资料图)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王莉莉 记者 李杰)除了山,就是山。

2006年,为了谋生计,陕西佛坪县银厂沟村,只有初中文化的姜东走出大山。在当年仅有20岁的他看来,只有走出去才能看到希望。

2013年,在外打工7年之久的姜东要结婚了,带着和他一样在无锡酒店工作的妻子,回到了老家。

酒席过后,看着上了年纪的父母,想着即将出生的孩子,经过再三商议,二人决定不出去了,留在家乡想办法创业。

此时的家乡仍旧是一座连着一座的高山,单调重复的景象,让姜东觉得很迷茫,“在无锡的时候,我们两个做酒店管理工作,这方面有经验,想着继续从事老本行,但老家根本没有这些资源和需求。”

就在夫妻俩一筹莫展时,偶然一天在外地寻找项目闲逛时,走进了家具城,一床卖价高达近万元的棕榈垫子引起了姜东的兴趣。“老家的山上漫山遍野都是山棕榈,为什么我们不能自己做棕榈垫。”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据了解,野山棕则是秦岭山中的常见林木,其本身拥有防潮湿、耐腐蚀、不生虫等特点。但山棕资源无法进行深加工,也是一直困扰当地增收的一个问题。

绿色、环保、有前景的棕榈垫项目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就这样,2014年底,姜东和爱人李鑫在系统学习相关技术后,拿着打工积攒的20多万元,在自家的农家院挂牌成立了山棕专业合作社。

经过夫妻俩几年的努力,原来山坡上本不起眼的棕林,成了消费者抢手的香饽饽。“6—16公分的棕榈垫,目前市场上的价格为480—3000元不等,我们一天可销售20多张,营业额有3万元。”李鑫说。

同中国很多山村一样,银厂沟村的村民也多以老年人为主,青壮年流失严重。很多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由于要照顾孩子和田地,无法到工厂进行上班,李鑫就根据他们的生活特性,将部分棕垫的编织、缝纫、包装分发出去,让她们自行在家中完成。

“这样他们不仅可以照顾家人,还能有额外的收入补贴家用。”李鑫说,目前,他们已经从原有的家庭小作坊转变为产业化生产,年产值达2700万元。此外,公司通过带动村民入厂务工、入股分红,以及采收、整理棕毛及运输、销售等,共吸纳100余名群众务工增收,被佛坪县认定为“返乡农民工创业示范基地”。

如果说教育是改变贫困面貌的长远途径,那么在银厂沟村村支部书记毛有斌看来,只有让群众有了在家门口挣钱养家的工作机会,让群众实现就近就业增收,工作、生活两不误,才能更好的发展乡村经济。

一定要把企业引进来,留得下,服务好。采访中,这是从当地听到最多的一句话。从个体到群体、从乡村到城市,从离开到反哺,在越多越多的政策扶持下,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离家的人正在为更好地回家做着准备。

关键词: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