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 > 正文

北京中小企业达166万家 出台新政促“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来源:扬子晚报2021-12-24 15:21:08

中新网北京12月24日电 (记者 杜燕)截至今年11月底,北京市共有中小企业166万家,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是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做优做强的重要途径。北京市力争到“十四五”末,国家级“小巨人”企业达到500家,市级“小巨人”企业达到1000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5000家。这是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王磊在今天举行的一场发布会上介绍的。

王磊表示,近期北京连续发布两个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分别是《北京市关于应对疫情防控常态化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若干措施》和《北京市关于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一个针对普惠,一个针对重点,形成“双16条”支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合力。

北京中小企业韧性和成长性好

据介绍,北京市中小企业的特点是主体数量多,科技含量高,市场活力强,韧性和成长性好。截至今年11月底,北京市共有中小企业166万家,数量稳中有增,营业收入持续增长,技术创新活跃,呈现量质齐升的发展态势。中小企业贡献了全市30%以上的税收、40%以上的营业收入、50%以上的技术发明专利授权、60%以上的就业机会和90%以上的企业数量,已成为北京市技术和产业创新、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首都“五子”联动战略布局的重要支撑。

在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中,“专精特新”企业长期深耕细分市场,创新实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核心技术,处于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是中小企业的“硬核”部分。

北京市将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持培育摆在重要位置,已经初步形成渐进培育、梯度发展的格局体系,目前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112家、市级“小巨人”390家、国家级“小巨人”257家,还有隐形冠军和单项冠军共45家。这些企业整体表现出“小市值、高估值、高成长、高盈利”特点。以市级“小巨人”企业为例,超五成研发占比达10%以上,超六成利润过千万,近七成属于产业链供应链“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产品。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是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做优做强的重要途径。

坚持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

近年来,北京狠抓中小企业服务工作,在减轻企业负担、加大金融支持、保障企业权益、做好企业服务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中小企业发展条件和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发展质量和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北京市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也面临着生产成本高、融资渠道有限、优秀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会同市发改委及其他相关部门,研判疫情常态化形势,广泛开展企业调研,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双16条”政策。

“双16条”政策围绕北京市创新型中小企业集聚的特点,广泛调研,深入了解企业诉求,兼顾需求和供给、政府和市场、短期和长期之间的关系,坚持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

在技术创新方面,一是贯彻落实国家要求,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进口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用品或采购相关国产设备可享受税收减免等支持。二是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的研发及成果转化、参与国家及北京市创新平台建设。三是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重大基础创新产品的首制首试首用保障,推进解决企业创新产品走向市场最后一公里的现实难题。四是向企业开放创新及成果转化应用场景,提供算力支持,鼓励企业参与投资项目应用场景建设。

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一是推动“一件事”集成服务改革,推动实现涉企事项和政策的“一站式汇聚、一体化申办”。二是引导金融机构开展产品创新,在加大对中小企业普惠金融供给、降低融资成本的基础上,引导金融机构合理配置资源,开发“专精特新贷”“专精特新保”“专精特新险”“专精特新基金”等金融产品,匹配企业发展不同阶段、不同用途的资金需求,切实解决中小微企业经营周期和贷款期限错配问题。三是探索股权投资支持模式,鼓励引入S策略,完善基金退出机制,提升私募基金投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积极性。(完)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