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 > 正文

世界动态:“剩菜盲盒”悄然走红背后:对临期食品市场的新认知与监管

来源:扬子晚报2022-07-17 08:31:53

9块9的咖啡、24元6个种类面包的豪华套餐、35元的巨型披萨……最近,“剩菜盲盒”正悄然成为一种时尚——商家将临过期食物以低于原价的盲盒形式售出,这种看起来既环保又省钱的方式,受到了一些年轻人的追捧。


【资料图】

天目新闻记者走访调查后发现,近两年来,临期食品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销售种类也日渐多样。受多重因素影响,线下实体店的经营受到冲击后,部分门店选择与电商平台合作,国内一些临期食品线上交易平台亦应运而生,悄然进入大众生活。但在这份受追捧的背后,剩菜盲盒的品质和食品安全问题也依旧值得我们关注。

价格低份量大

剩菜盲盒开始走红市场

“杭州也有剩菜盲盒了,给我冲!”“11.9元得价值33元的面包,真的超级划算!”“省钱的同时还节约粮食,何乐而不为呢?”……近日,天目新闻记者在一些社交平台上发现了一种叫“剩菜盲盒”的新消费形式正在年轻人中间悄然流行。这些食品有盒饭、面包、甜品,甚至还有奶茶、水果捞,消费者只需在小程序购买,就可到店自取,虽然都是当天卖剩的食物,但从一些网友表述的用户感受而言,还是让不少消费者感到了满满的性价比。

天目新闻记者查找相关资料获悉,“剩菜盲盒”的概念最早起源于一些欧美国家。而后,迅速传播到了多个国家和地区。

近两年,临期食品市场在国内也一直在飞速发展:“好特卖”开出400余家连锁店;“嗨特购”在成立一年间开出近200家门店;“巡物社”半年内开出了40多家门店……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报告,2021年全国临期食品行业市场规模达318亿元,2025年临期食品市场规模将达401亿元。

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休闲食品行业消费需求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分析认为,企业通过降价方式,将临期食品集中促销,有效避免食品过期,是一种贴合下沉市场顾客消费心理和需求的行为。临期食品店铺的兴起,其实预示着零食行业已经处于较为成熟的发展阶段。

随着临期食品需求的增长,临期食品产业呈现出新的发展业态,并出现了一批快速增长的线上临期食品盲盒平台。这些平台将餐饮店当天剩余的食品以极低的折扣价或者盲盒的形式,进行线上销售。

天目新闻记者搜索发现,惜食魔法袋是国内第一家食品盲盒平台,目前已经上线1周年,与长沙、成都、武汉、杭州、合肥等城市的线下门店均有合作,多以面包盲盒为主。袋走PACK AGE、兜着走DZZ两个平台目前的主要营业范围均为上海,盲盒类型有烘焙甜点、饮料咖啡、便利熟食、商店与超市的折扣等。原名多啦食物盲盒的米粒盲盒目前营业范围为成都多个商圈,盲盒类型有甜品、健身餐、水果等。

惜食魔法袋大部分盲盒是11.9元一份 小程序截图

天目新闻记者在某临期食品微信小程序上购买了位于杭州某品牌面包店的一份剩菜盲盒,售价为11.9元。到店后,店员随机挑选了一袋已打包好的临期食品递给记者。记者发现,该盲盒包含一盒原价22.4元的椰香酥塔以及一盒原价15元的黑地亚薄饼,相当于用3折的价格购得了上述产品。而“临期”也并非必须当天食用,两样商品分别剩下2天与10天的食品保质期。并且,剩菜盲盒平台各线下合作门店的盲盒数量、盲盒形式各有不同,一般有两种形式,即打包成盲盒直接抽选和店员现场直接装袋。

盲盒属性引发食品安全担忧

专家建议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

“剩菜盲盒”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食物浪费现象:消费者以低价购得食物,商家也售出了滞销的商品。然而,临期食品本身以及盲盒自身的属性仍给消费者带来了一些食品安全隐患。

盲盒的属性决定了其价格固定、商品不可观察、不可选择等特点。天目新闻记者调查发现,也有部分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反映,剩菜盲盒存在菜品不合口味、口感不佳、剩余保质期过短、吃完后肠胃不适等问题。有消费者甚至将购买剩菜盲盒的行为称作“花钱换一个地方浪费食物”。

天目新闻记者购买的“剩菜盲盒”

一名长沙消费者向天目新闻记者表示,自己在某平台上多次购买了临期食品盲盒,每次都拿到当天过期的吐司,但不知道如何维权,想着价格便宜便不了了之。

所以,剩菜盲盒存在哪些安全隐患?消费者又该如何甄别与规避风险?对此,天目新闻记者专访了浙江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系教授朱加进。

“食品保质期分为两种,30天以内的保质期,我们一般把它叫做短保质期,30天以上的叫做长保质期。一些包装食品由于保质期较长,在到保质期之前的比较长时间内,即可认定为临期。比方说一年保质期的糖果,还有三个月过期,就可以叫临期食品。”朱加进介绍,临期食品与新鲜食品相比,在品质上会有一点变化,但跟过保质期的食品相比,这个变化基本上是可以接受的,“临期食品的过氧化值可能相对更高,由于保存环境差异,可能也会出现食品受潮、细菌超标等问题。”

朱加进说,一般情况下,保质期越长的食品,相对来说安全性还是有保障的。以肉罐头为例,肉在被做成罐头时,肉里面的细菌和细菌孢子都被杀死了,整体处于商业无菌状态。而诸如牛奶、面包一类短保质期食品,虽经过杀菌,但并未将细菌孢子一并杀死。细菌孢子会成长为新的细菌,一旦被人食入,积累到人体免疫力无法杀死时,就会致病,造成上吐下泻甚至食物中毒。

“短保质期的临期食品就要更当心。”朱加进建议,消费者在购买短保质期的剩菜盲盒后,可以先闻一下食物的味道,“如果闻一下味道之后感觉可以食用,最好还是再加热一下。用微波炉或是蒸一下,通过加热更好地杀菌,这样可能安全性会高一些。”也正是因此,在他看来,剩菜盲盒除了内在食品不可挑选,以及可能还存在价格陷阱和以次充好的风险外,食品安全问题亦是关键,“这个市场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解决盲盒本身存在的问题以及保证食品安全。我认为监管部门还是要加大对剩菜盲盒的监管力度,特别是对于短保质期食品的监管,我还是不建议设置盲盒形式,因为食品安全风险还是挺高的。”

天目新闻 实习生 许文馨 记者 许伊雯

关键词: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