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聚焦 > 正文

湖州南浔区搭建智能管理平台 “星光模式”助力增收

来源:中国食品报2021-07-06 16:55:45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地处苏浙两省交界处。202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7.8亿元,财政总收入67.2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46亿元,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59847元、37051元。今年,南浔区委四届十一次全会提出了要高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共同富裕示范样本的奋斗目标。

南浔区委政研室有关负责人介绍,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规划,无论从上级要求、客观条件来看,还是从历史渊源、现实基础来看,南浔区都很有可能率先实现共同富裕。2020年,南浔全区人均GDP接近10万元,全体居民人均收入达48907元,具备实现共同富裕的坚实物质基础。南浔区注重“先富带动后富”,近年来,通过“低收入群众三年奔小康工程”“六无六有”综合救助等载体,全区低收入群体人均年收入达2万元,位居浙江省前列。在物质富裕的同时,南浔区全力打造精神文明高地,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不竭动力和强大保障。另外,要想实现共同富裕,首先要处理好“三农”问题,南浔区整体城乡收入比平衡,且大力发展数字农业,把农业数字化作为拉动农业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数字农业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助力南浔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样本也发挥着重大作用。

搭建智能管理平台

“星光模式”助力增收

在南浔区提到农业数字化,不得不提“星光模式”。星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利用技术优势,开发“数字大田”智能管理平台,采用物联网、5G通信、北斗导航等技术,建立精准施肥、科学施药、节水灌溉等空天地一体化智能管理系统。该公司构建农机联合作业和协同作业的生产闭环作业体系,实现生产标准化、全程机械化、管理数字化、种植有机化、经营品牌化、团队职业化、产销一体化、发展生态化的“八化”目标,全面实现标准化生产管理。

在南浔区旧馆街道星光高品质数字粮油示范基地的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左侧近乎与墙壁等高的数字大屏。大屏正中央是一块大田,大田四周分布着土壤监测数据、水质监测数据、病虫害情况等,这就是星光农业的“数字大田”智能管理平台。

旧馆镇高标准稻田迎来丰收 沈勇强 摄

“我们高价收地后再返租给高素质农民,统一标准、统一管理,依托星光农机的现代化智能种植技术,进行全程机械化生产,有效保障粮食品质。”星光农业总经理助理夏远铁说,“这个‘数字大田’智能管理平台让我们实现了‘一屏观天下’。”

夏远铁介绍,目前,星光农业的数字化农田上分布着多个监控点和虫情报站,每个监控点可监控自身周边200多亩田地的土壤温湿度、pH值和营养成分,空气的温湿度和光照以及病虫害情况等,并将实时情况反映在智能管理平台上。监控点与管理人员手机相连,让他们随时随地了解最新情况。一旦发生温度过高或过低、叶片变黄、害虫密度过大等问题,平台还会自动发送预警,星光农业可以快速解决问题。

除了智能监测,在“星光模式”下,从选种到施肥,从收获到储存,从加工到销售,星光农业对种植大户实现了耕、种、管、收、储、碾、销全链条服务,建立了粮油生产一站式全程闭环解决方案。例如,在施肥阶段,星光农业每年赠送给种植大户们1吨/亩的自制有机肥,并在智能化设备和数字化管理系统分析水稻病虫害及需肥情况后,使用公司研发的施肥机帮助农户施肥,减轻压力、提高效率。

“有机肥比较重,1亩地要施1吨肥,若一个农民每次背50斤,1亩地就要背40趟,需要花费半天的时间。但是用我们研发的这款施肥机,只需要一名司机,10多分钟就可以完成1亩地的撒施,可以说提高了超10倍的效率夏远铁介绍。

据了解,“星光模式”实现了村集体、公司、农户三方共赢。对村集体来说,星光农业将土地流转租金提高到1040元/亩,提升了村集体收入。对种粮大户来说,公司以700元/亩的价格进行返租,并签订订单合同,提高稻谷收购价格,亩均净收益由190元提高到523元。对公司来说,基地实行标准化生产管控,产出的高品质大米经品牌打造,每公斤售价可达10元,亩均净收益达到1483元。

浔稻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位于南浔区双林镇,该公司也建立了精准施肥、科学施药、节水灌溉等空天地一体化智能管理系统,利用智能化设备和数字化管理系统分析水稻病虫害及需肥情况,进行精准、高效的施肥、施药。该公司还推广应用了绿色防控技术,每年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达到40%以上,实现了耕地地力提升、作物品质提升、农田生态环境提升。今年,该公司新引进星光农业双林高品质数字粮油项目,持续推进数字粮油建设。

夏远铁介绍,星光农业将继续扩大数字化种植面积,最终达到10000亩的种植目标,力争将“星光模式”在全国进行推广,既扩大自身品牌效应,也为农业农村发展贡献力量。

9个系统管控4180亩柑橘基地

打造柑橘产业示范园区

“我们以练市镇西堡村‘红美人’可持续发展示范园为核心,辐射周边的练市、双林等村镇,帮扶了练市镇贫困户家庭110余户,户均收入增长18.3%。”南浔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红美人”柑橘是近年来浙江省主推的柑橘新品种之一,凭借着其果冻般的食用口感,十分畅销。2018年,南浔区各镇开始引进柑橘新品种“红美人”,如今已种植“红美人”柑橘4180亩。

以西堡“红美人”基地为核心,南浔区打造了“数字‘红美人’智能化物联网平台”,利用数字化平台和园区统一建设的水肥智能化系统、病害智能预警系统、自动温湿控制系统,实现了整个园区的智能化管控。

果农加紧采摘“红美人”供应市场 张斌 摄

该农业物联网系统建设9个子系统,分别为园区农业小型气象站、设施温室环境信息监测、园区温室水肥一体化、智能化温室设施自动控制、温室可视化监控系统、物联网综合软件服务平台、“红美人”病虫害检测与防治系统、“红美人”土壤环境与酸碱度监测与调控系统和南浔区“红美人”全域大数据管理平台。

各子系统利用传感器采集作物生长所必需的环境因子的数据,通过光纤传输方式传输到农业物联网生产管控平台,进行数据的存储、分析比对系统设定的数据阈值,将反馈控制命令传输至农业物联网温室智能控制器,实现卷膜自动开关,喷滴灌自动启停,土壤肥力测评与病虫害监控等功能,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

在生产建设过程中,产业“云党委”“云支部”与党员干部发挥着重要作用。南浔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以下简称“农合联”)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红美人”柑橘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对基础设施、生产设施、配套设施进行统一建设,将园区分区块租赁给农业主体,减轻农业主体一次性投入的资金压力,并实行“三分六统”的管理模式,即分类规划、分片管理、分户结账,统一苗种供应、生产物资、技术标准、信用支持、品牌销售、物流配送“六统一”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通过产业“云支部”和党员联系、对接、帮扶广大农民,努力带动农民实现共同富裕。

农合联还建立村集体和贫困户“双扶贫”基地,通过村集体入股集资、专业公司经营管理、利间分红的机制,实现村集体增收;将园区分为示范引领区、联结提升区、结对帮扶区三大区块,充分发挥“红美人”引进主体对贫困户的带动作用。

结对帮扶区面积为92亩(其中大棚面积63亩),分成12个区块,共12个连栋大棚。每位示范引领区的经营主体按照所承包面积的10%的比例来管理结对帮扶区,并负责日常管理。平均每个帮扶对象分配到的大棚面积为1亩左右,负责具体劳动作业。农合联则负责基础设施建设与销售,形成了农合联+大户+贫困户三方合作共同发展的模式。“通过这种模式,既可以提高他们的收入,也可以带动周边村镇的农业发展。”练市西堡“红美人”柑橘园负责人严中政说。

58岁的花林村低收农户李新龙正是这片橘园的受益者。“以前我在皮鞋厂打工,因为效益不好,厂子倒闭了,没有收入来源,只能去工地上打些零工,收入一直不稳定。2019年初,我来到这个橘园,从象山、台州请来的技术专家常驻园区,手把手教我们怎样种植柑橘,修剪树枝、除草、修花疏果,什么样的病虫用什么药。现在生活越来越好,有了稳定工作,还掌握了一门技术,希望以后有机会能自己独立承包几亩橘园。”李新龙说。

数字化贯穿肉鸡养殖全产业链

保障养殖户稳定收益

“我这个鸡舍建了一年多了,年出栏4.5批,一批可以盈利10万元左右。”南浔区千金镇智能养殖小区的1号鸡舍农场主沈锦华说。他就是一名学好了技术“独立承包”的农场主。

千金镇智能养殖小区共有9栋“工厂式”鸡舍。“这台环境控制器是鸡舍的‘总管家’,喂料、清粪、饮水、温度、通风……所有的操作都可以在这台机器上完成,实现自动化控制。”沈锦华介绍,他的鸡舍面积达2100平方米,共养殖了54000只肉鸡,但是工作人员只有他一个人。

工人在鸡舍检查肉鸡生长情况 陆志鹏 摄

“以前两个人只能养10000只鸡,现在一个人就可以养50000只鸡,而且比原来更轻松,因为现在全部使用智能化设备操控。”湖州南浔温氏畜牧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刘超解释,“温氏畜牧公司近几年一直在发展转型升级。十几年前的传统饲养模式——地养,饲养量较小,1平方米只能养10只鸡左右。现在的新型经营模式——笼养,投资高、收益高,饲养规模扩大,管理也相应机械化。物联网技术是未来养殖业智能化的发展方向。”

肉鸡养殖是南浔区第一大畜牧产业。在该产业方面,南浔区已形成了以“温氏”产业化联合体为核心的数字化肉鸡产业集群,通过“数字化智能小区+农户+统一加工生产线”的模式,打造了肉鸡养殖生产数字化全产业链。目前,温氏畜牧公司共有8个智能化养殖小区、67个数字化鸡舍。对于这些鸡舍,该企业都给予了充分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据悉,温氏畜牧公司建立“公司+现代养殖小区+农户”生产模式,由公司统一投资建设独立围蔽、实行封闭式管理的养殖生产小区,内部统一规划设计、科学合理布局,并配套完善的水电路、环保、防疫、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等相关设施,农户通过“认领”“认养”等方式实现拎包入住,并全面覆盖农业政策性保险,打造了“公司+农户”升级版。

温氏畜牧公司建立了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在与农户建立订单合作关系的同时,强化技术输出,实现了鸡苗统一配送、饲料统一生产、兽药统一供应、饲养统一标准、防疫统一制度、成鸡统一销售、病死鸡统一处理、粪污统一消纳等“八统一”,为每个农户建立了养殖生产从头到尾的立体化技术服务保障体系,每年开展技术培训300人次,补足农户养殖技术上的短板。

此外,温氏畜牧公司还与湖州南浔温氏佳味食品有限公司等集团分公司实行供销衔接,建立了年屠宰能力达2000万羽的肉鸡屠宰生产线,并配套年生产18000吨熟食制品加工厂,目前已建成一期肉鸡熟食生产线一条,二期两条肉鸡熟食生产线正在建设中,建成后综合年产值将超10亿元。温氏畜牧公司还建有自己的销售平台,保障稳定、长期的客源。

也就是说,农户们提供劳动力和一笔资金,温氏畜牧公司提供鸡苗、饲料,并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农户自行饲养,待鸡苗长大后,公司将以固定回收价回收销售,保障农户稳定收益。据了解,该公司去年共有2100万只鸡上市,400多家农户获利达6300万元,个体农户最高收益达60万元。下一步,温氏畜牧公司还将进一步提高技术,充分运用大数据智能化的力量,完善大数据平台,提高管理能力和生产效率,助力产业发展。

“温氏”养殖是南浔区“数字养殖”的一个缩影。在该区,数字化不仅被应用在家禽养殖业上,还被应用在水产养殖业上。

开发“渔业数字大脑”

解决渔业发展短板

在位于南浔区菱湖镇的中国淡水渔都智慧渔业服务中心大厅内,一块大屏上实时滚动着全国各地市场的鱼价,为当地养殖户交易做参考。“自从有了这块大屏,各个地区各个品种鱼类的生产交易情况、报价参考等都一目了然了,我们养殖也有了参考。”谈起这个“渔业数字大脑”,南浔区菱湖雅鑫家庭农场负责人宋雅鑫说道。

渔业是南浔区第一大农业主导产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南浔区围绕渔业发展的短板、农民增收的痛点、绿色发展的必要,开发了集养殖资源、流通资源、市场资源、渔业监管等多资源于一体的“渔业数字大脑”,分为渔业资源、渔业服务、渔业监管、渔业生态链四大模块。

“我们将南浔全区近19万亩、产量达17万吨、1700余家的渔业主体信息录入网络,以直观数据分析南浔区渔业发展整体情况,为渔业生产的指导、监管、大数据分析提供基础数据。”南浔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南浔区“跑道鱼”养殖基地 陆志鹏 摄

渔业监管模块主要用于政府监督管理,从鱼药采购、水质检测、执法抽检等多方面监督养殖场养殖是否合法合规,检查在养殖过程中有无违规养殖,如有不合格将会记录,并要求立即整改,且后续会就不合格主体执行定期抽检,形成长期征信数据库。

渔业服务模块从养殖管理与销售两个层面服务养殖主体。养殖管理的关键是做好鱼病防治,对于各种鱼病,南浔区梳理出辖区内主导养殖品种的常见鱼病及相关防治措施,养殖户可以根据图片症状进行比对并查看治疗方案。对于历月时令病的发生,会及时提醒养殖户进行防治,并定期开展专家大讲堂,通过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养出品质更好的鱼。

“养鱼养得好,不如卖得好”,该系统还提供了当月交易、供求动态信息,帮助养殖户掌握市场第一手资料。一头连着各个鱼塘主体,一头连着四海渔仓、新农都等主流渔业生鲜平台,以及盒马、叮咚等新零售电商、餐饮,将南浔鱼送往全国各地,并高效建立鱼塘直达销售终端体系,不仅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也大大降低了物流中转损耗,给主体创造更高利润收益。

渔业生态链模块是南浔渔业数字大脑重点打造方向,记录了每一批次水产品的生产全过程,将每一个养殖环节全部打通:从鱼苗的采购投放、饲料以及鱼药的采购,到养殖过程中用药、饲料投放情况,再到相关部门执法及水质、药残的检测,最后到该批次鱼的销售情况,形成水产品从养殖到销售的闭环生态链。

“整个环状生态链的建立,可以让整个养殖生产过程全透明化,实现水产品全程溯源监管,方便政府及消费者实时监督检查,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南浔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渔业数字大脑”的建立,让渔民享受到数字渔业的便捷和高效,也进一步推进南浔区渔业高质量发展。

除此以外,南浔区还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提升养殖户的抗风险能力。如两美农合贷、浙江省首个物联网淡水鱼浮头死亡保险等,解决养殖前期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降低养殖风险。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国家安。在南浔区的田间地头,一场农业数字化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开展,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陈明珠 蔡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