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聚焦 > 正文

上交所推动科创板高质量发展并加强监管

来源:光明日报2021-08-17 10:17:37

数据来源:证监会、上交所

7月22日,科创板迎来两周岁生日。

上市公司313家,总市值4.95万亿元,首次公开发行筹资超过3800亿元,日均成交金额达200多亿元,日均参与交易人数超过20万……成立两年来,科创板运行平稳、交投活跃,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

“硬科技”成色凸显

研发投入占比持续提升,创新成果涌现,产业不断集聚

“科创板为我们架起了通向资本市场的桥梁。”在九号公司董事会秘书徐鹏看来,包容性是科创板的重要特征。红筹企业、上市时未盈利、双重股权结构……原先一道道上市门槛,如今一个个跨过。2020年10月,作为智能短交通和服务机器人领域的创新型企业,九号公司成功登陆科创板,当年即实现扭亏为盈。

“有更多资金支持、更好营商环境,我们就能更心无旁骛地搞科技创新、抓经营。”徐鹏说,2020年公司研发投入同比增长45.76%。

不只是九号公司,科创板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更好机遇,“硬科技”成色越来越凸显。

——完善“门槛”,科创板向更多“硬科技”企业敞开怀抱。遵循科创企业自身的成长路径和发展规律,科创板构建了更加科学合理的上市指标体系:引入“市值”指标,与收入、现金流、净利润和研发投入等财务指标进行组合,设置了5套差异化的上市指标,允许存在未弥补亏损、未盈利企业上市,不再对无形资产占比进行限制,允许存在表决权差异安排等特殊治理结构的企业上市……截至目前,已有23家未盈利、同股不同权、红筹企业在科创板上市。

——把好“入口”,科创板让真正有硬实力的企业脱颖而出。降低准入门槛不意味着放低审核要求,在共性的信息披露要求基础上,监管部门着重针对科创企业特点,强化行业信息、核心技术、经营风险等事项的信息披露,加大审核问询力度。同时,科创属性评价体系不断明确细化,今年4月,证监会修订公布《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上交所同步修订发布《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自科创板开板以来,证监会和上交所努力守住风险底线,审核淘汰率保持在15%至20%之间。

——释放“红利”,让更多资源向科技创新集聚。截至今年6月30日,301只科创板股票首次公开发行融资金额占同期A股的43%,较发行价平均上涨184.55%。“这一平台激发了全社会对科技创新的投资热情!越是投资‘硬科技’、真创新,越能获得健康良好的回报。”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表示,科创板既是科技创业者可信赖的融资渠道,也是科技投资人可预期的退出市场,投资人越来越有动力寻找优质的科创投资标的。

登陆科创板后,很多上市公司打通了科技创新的资金瓶颈,整体研发投入不断提升、保持高位。2020年科创板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平均为12.03%,今年一季度,这一比重更是上升至18.9%。

得益于持续稳定的高研发投入,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君实生物特瑞普利单抗新增鼻咽癌、尿路上皮癌适应症,中国通号完成自主化CTCS—3级列控系统成套装备在京港高铁(合安段)的工程应用,天合光能推出210大尺寸硅片、电池及组件……2020年,科创板公司新增知识产权1.63万项,其中发明专利达到4500项。

更可喜的是,科创板产业集聚和品牌效应逐步显现。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和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占比合计接近75%,这些“硬科技”领域的产业链、行业版图在科创板平台上也逐渐清晰:澜起科技、沪硅产业等29家集成电路公司涵盖了上游芯片设计、中游晶圆代工及下游封装测试全产业链;金山办公、奇安信等32家软件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数字产业……

“试验田”收获良多

注册制架构初步建立,凝聚改革共识,增强各方获得感

2020年3月27日向上交所提出重组申请,6月9日提请证监会注册,6月12日证监会按法定程序同意注册,不到3个月,苏州华兴源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完成了科创板上市公司首单重大资产重组。

“此次重组拓宽了公司的产品矩阵,有利于上市公司进一步完善战略布局,通过协同效应进一步增强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华兴源创董事会秘书朱辰告诉记者,并购重组落实注册制试点要求,大大提升了科创公司资产整合的力度和效率。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全面推行,试点先行,科创板就是改革“试验田”。两年来,这片“试验田”中新苗蓬勃生长。“一个核心、两个环节、三项市场化安排”的注册制架构初步建立,在发行、上市、退市、再融资、并购重组各个环节,一系列制度创新稳步推进:实行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发行审核制度,交易所审核、证监会注册,审核注册机制公开、透明和可预期;构建市场化发行承销机制,由机构投资者主导询价、定价、配售;构建上市后的持续监管规则体系,调整完善信息披露、投票权差异、股份减持、股权激励等事项;建立更高效的并购重组机制,由上交所审核通过后报证监会注册,是否受理5个工作日内给出决定;建立更市场化的交易机制,引入投资者适当性制度、适当放宽涨跌幅限制等;实施更严格退市制度,取消暂停上市和恢复上市程序……

“注册制的本质,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卢文道认为,注册制改革是一场重在治本的系统性改革,有效解决资本市场功能不完备、制度不完善、监管不适应等实质性矛盾和问题,旨在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实践的深入,让改革的一项项要求、措施逐步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行动和成果,主要制度安排经受住了市场检验。

——改革成为创新“催化剂”。从受理申请到完成注册平均用时6个多月,科创板审核周期大幅缩短,接近成熟市场,让更多科创企业更快获得创新支持。大幅放宽的股权激励实施条件有效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目前已有125家公司推出股权激励计划,约占总数的42%,已披露股权激励方案的公司中,半导体、新一代信息技术等行业的公司数量占比超过四成。

——改革成为市场“稳定器”。证监会和上交所在持续监管上保持高压态势,及时介入信息披露、股价波动、财务风险等环节出现的苗头性问题,加强对研发投入、研发进展和募集资金使用等事项的跟踪监管,科创板股票异常交易行为较少。科创板还将研究引入做市商制度,增强市场交易活跃度和流动性,降低市场波动风险。

——改革成为投资“加速器”。“非公开询价转让制度引导创投资本有序退出,加快资本循环速度,推动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长期投资者持续加仓,实现与风险投资人的有序‘接力’。”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认为。数据显示,目前专业机构持有科创板流通市值比例为41.7%。

“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首战告捷,增强了市场各方的获得感,凝聚了改革共识,形成了较好的改革氛围。”证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科创板的注册制安排成功复制到创业板,为存量市场推行注册制积累了经验。

改革仍任重道远

坚守科创属性,统筹深化改革,为稳步在全市场推行注册制打牢基础

两年来,科创板推动科技、资本、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逐渐加速,注册制改革的思想基础、实践基础、市场基础、法治基础愈益坚实。但在专家看来,科创板仍然是一个新生儿,改革成效也尚属阶段性成效,仍然存在一些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要在入口和出口两端进一步下功夫。”田轩认为,要压实发行人对信息披露的第一主体责任,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提高市场入口把关能力;同时,进一步完善退市标准,优化退市流程,通过司法保护和转板机制等方式畅通退市后续通道。

邝子平建议:“继续坚守科创属性定位,为真正符合国家战略的前沿创新企业提供更加包容、高效的上市路径。”

专家认为,未来全面推行注册制不是简单改革发行制度,而是资本市场发展生态的重塑,需要做好相关制度安排。

对于下一步工作,证监会表示,首先要维护科创板平稳运行,密切监测科创板运行情况,及时应对各类风险,做好预期引导。同时,全面评估完善注册制试点,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职责,进一步厘清责任边界,完善监管评价体系,并加强发行融资、并购重组等关键环节的制度建设,防止不当入股和违法违规“造富”,坚决遏制资本无序扩张。

上交所表示,下一步将围绕坚守科创板定位,引导市场主体归位尽责,积极完善新股发行定价相关措施,推动科创板高质量发展并加强监管,为稳步在全市场推行注册制打牢基础。(赵展慧)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