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全媒体评论员张军视频记者 王珏
“少玩手机、少玩游戏”可能是智能手机面世后,父母说得最多也最无奈的话。
没想到,风水轮流转,很快轮到孩子们苦口婆心地劝导父母了:少玩手机,保重身体。
(资料图片)
今天的三湘都市报用一个整版聚焦了这一新生社会现象:喊你少玩手机的父母染上网瘾怎么办?熬夜刷视频、看直播购物、网上交友等,犯上网瘾的父母,疯狂的程度可能超过青春期的少年。就像钱钟书先生说的,一旦爱上了就如同老房子着火,一烧起来就不可收拾。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网民规模为10.67亿,60岁及以上群体占比显著提升,达1.53亿。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总数为2.8亿,即每两个老年人就有1人上网。短视频、社交软件的使用,给老年人提供获取知识、社交娱乐、展示自我的新工具,增进了老年人在退出劳动力市场后的社会适应与社会参与。随着互联网门槛降低,银发族也快速融入网络时代。
这本来是好事,可老龄化遇上数字化,居然发生了这样的聚合效应?过度沉迷!老人们为何上瘾?
因为孤独,因为他们不想就这样被时代遗忘和抛弃。家住怀化的黄奶奶说,“小孩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老伴去年去世了,我一个人在家也没别的爱好,平时干得最多的就是用手机和微信群里的网友聊聊天、分享生活。这样日子过得很快,经常和网友聊天也让我觉得没那么孤独。”她坦言,手机对她来说,更多的是一种“无法割舍”的陪伴。
像黄奶奶这样的绝不在少数。数据显示,全国或有超过10万老人在手机网络上呈现极致孤独的生活状态,几乎全天候生活在移动网络上。由此可见,老年人对网络产生依赖,缘于其孤独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排解。从“接触”到“离不开”再到“成瘾”,网瘾老龄化现象的背后,或许是“孤独逆流成河”。
“过分沉迷”的后果显而易见,不仅影响老人身心健康,还可能遭遇网络骗局。
怎么解决这个矛盾?专家研究“老年网瘾”问题时,多次提及尽快推出“老年人防沉迷系统”,我认为很扯淡。要引导“网瘾”老人“脱瘾”,惟有增加有效陪伴。让老人尽可能地放下手机,家人的陪伴与关心是一剂良药。子女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鼓励父母进行广场舞等户外运动,培养花卉种植、书法、钓鱼等兴趣爱好,既避免了亲子冲突,又能帮助父母走出手机成瘾的那张“网”。
今天,该是我们为父母、爷爷奶奶做出奉献的时候了。因为我们爱着彼此,放下手机,多点有效陪伴,少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一审:杨露 二审:余画 三审: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