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正文

村村调 事事安 播报

来源:三秦都市报-三秦网2023-05-06 18:35:25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肖军 陈菲记者李杰)近年来,汉中市南郑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基础性作用,创新“村村调”多元解纷机制,增强基层诉源治理效能,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资料图)

据统计,2022年南郑区诉前调解收案2496件,一审民商事收案同比下降26.3%。近三年民商事收案率逐年下降,一幅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的基层治理画卷正在南郑大地徐徐展开。

“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凝聚诉源治理合力

“诉源治理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破除部门分割、联动不畅等弊端,逐步了形成‘源头预防、前端化解、调解优先’的诉源治理理念……”创新“村村调”多元解纷机制的先试先行地,黄官法庭庭长徐剑这样介绍道。

该区在推动诉源治理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理论优势、政治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诉源治理的强大效能,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司法推动、多元并举、社会参与”的诉源治理工作格局。

坚持共建共治,凝聚解纷强大合力,一体化推进人员力量、治理单位、调解组织、调解平台和综治中心融合互促,实现矛盾纠纷的源头治理。积极整合人民调委会、行业调委会等力量,成立特邀调解组织338个,吸纳在册特邀调解员360名,基本实现特邀调解“全域覆盖”、矛盾纠纷“村村(社区)可调、村村(社区)可解”。邀请辖区镇(街道)、派出所、综治中心等35家基层治理单位,55名干部,80名特邀调解员(网格员)等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构建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为媒介,纵向延伸至镇村综治中心,横向对接基层治理单位、调解组织,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预防化解纠纷网络。同时,将诉讼服务中心对接融入综治中心,对适宜在镇村处理的纠纷,由区综治中心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逐级分流至镇(办)综治中心、村级综治工作站等进行化解、调解,将解纷触角延伸至基层社会治理“神经末梢”,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和谐版。

“等出事变找问题解决”,化解矛盾纠纷在基层

“有一次把秧苗甩在田坎上就去了……”回忆起调处纠纷的过往,黄官镇武家沟村“文说理工作室”工作人员文正安这样说道。

担任过多年支书的老文是个“调解高手”,问起他的诀窍,他说,“不能拖,不然小问题就成了大矛盾。”

现如今,村里成立“文说理工作室”,他继续发挥余热。据老文介绍,现在他们处理起村里的纠纷更得心应手了,法庭通过调解平台及时给提供法律指导,需要啥协助随叫随到。有了法律支撑,村民对调解结果都很信服。

该区紧盯矛盾纠纷产生、发展、演变三个阶段,突出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重点环节,促进社会治理重心前移、力量下沉、内外衔接,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产生,减少衍生诉讼案件发生,基本实现矛盾纠纷“村村可调、村村可解”的诉源治理目标。

“徐庭长建立了工作群,经常发一些提醒案例,我们就自我对照,看社区有没有相似的情况,有了就及时化解了……”。黄官社区支书杨有斌谈起工作来如数家珍。

“诉调衔接+多调联动”,提升群众司法获得感

俗语说“远亲不如近邻”,但邻里也有不和的时候。

近日,多年邻居杨某和张某差点因屋檐滴水这种小事“对簿公堂”。原来,张某2022年拆旧建新,新房滴水却落在杨某房屋上。杨某认为张家屋檐滴水导致他家墙面渗水霉变、房屋地基下沉。

两个老邻居的矛盾引起镇村高度关注,几经调处无果,杨某一纸诉状将张某告上了法庭。

该区法院承办法官通过查阅起诉材料,发现案情并不复杂,立即安排员额法官进行诉前调解。在承办法官耐心细致的工作下,杨某和张某握手言和,心中隔阂也随之消除。

这只是该区开展诉调衔接“一站式”解纷的个例。区委政法委积极履行牵头抓总职责,不断完善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加强部门联动、上下联动和统筹协调,着力形成制度共建、治理协同、联防联控、多元化解工作格局。根据工作职能定位,区人民法院积极把诉服中心打造成参与诉调分流、繁简分流、速裁分流的总枢纽,与各级综治中心、重点行业领域形成预防化解链条,建立诉前调解、特邀调解、速裁审判无缝融合的诉非对接机制,成立诉前人民调委会7个,建立以调解员个人命名品牌调解工作室5个,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快捷的纠纷解决渠道和一站式高品质诉讼服务。

同时,积极推动重点行业领域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对婚姻家庭、医疗、物业、建筑等纠纷易发多发领域,区法院联合司法、行业主管部门建立健全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研究源头治理举措,建立诉非衔接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纠纷产生。

关键词: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