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无疑是湖南乃至长江中游经济版图中的“优等生”:她以占全省13.3%的土地面积、25.7%的人口,创造了湖南41.7%的经济总量。
6月20日,一年一度的长株潭一体化领导小组会议召开,审议通过《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资料图片)
如果说,过去20多年长株潭一体化爬坡过坎、成效显著。那么,当下的长株潭处在一个更加富有挑战和充满希望起点。
(6月20日,沈晓明主持召开长株潭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会议。唐俊 刘尚文 摄)
一以贯之推进一体化
历届湖南省委、省政府接力推动长株潭一体化。
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今年的大会释放强烈信号——
坚定信心、一以贯之,把长株潭一体化抓深抓实抓出更大成效。
长株潭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只有长株潭在产业、基础设施、资源配置、公共服务等领域一体化上取得重大进展,释放溢出效应,辐射周边市州,才能“圈动”全省高质量发展,进而在更广范围、更高能级上参与全国、全球产业分工。
“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变成现实,首先要看长株潭,关键依靠长株潭。
跳出长株潭看长株潭
4个产业集群进入“国家队”;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209公里,“半小时通勤圈”提速;公立医疗机构全面实现就医“一卡通”……
盘点2022年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可见成效明显。
从浅水层步入深水区,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也需要冷思考。
与高质量、同城化目标相比,长株潭一体化还存在突出问题,比如产业协同、交通联通、公共服务同城化水平有待提升等。
放眼全国,不乏“标兵”值得学习。
推动“链主、链长、链生态”协同共进——
长三角加强重点产业链联盟建设,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在全国占比近60%,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在全国占比约1/3,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38%。
构建立体交通网络——
川渝两地打造双城一体的4个“1小时交通圈”;长三角地区高速铁路里程超过6600公里,省际高速公路接口达33个,各项数据均大幅度领先于长株潭。
公共服务共享——
成都都市圈开通异地就医结算医药机构2.2万家,京津冀三省市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医疗机构达到685家。
无疑,我们需要跳出一地一域局限,放眼全中国乃至全世界,谋划推进长株潭一体化。
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
站在新的起点上,如何推进长株潭迈向全国重要增长极?
会议审议通过的《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既有突破性改革思路,也有务实举措。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长株潭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5万亿元。加快形成产业梯次配套、交通便捷高效、公共服务便利共享、生态环境更优更美的长株潭一体化新格局。
主要指标有:千亿产业集群总数突破15个,基本实现“一小时交通圈”,绿心核心区域森林覆盖率达到60%……
针对三市产业同质化布局,省里明确:
长沙要持续提升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国际竞争力,力争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产业集群产值过2000亿元,推动先进储能材料、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制胜新赛道;
株洲要在轨道交通、中小航空发动机、先进硬质材料、先进陶瓷等产业上抢占高端;
湘潭要推动精品钢材、先进电传动及风电装备、汽车及零部件、能源和海洋装备等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划重点!
行动计划提出,我省将以“省统筹、市配合”的方式,建立制定一本一体化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编制一张产业数字地图、组建一个园区联盟、建立统一的招商服务平台等“八个一”。
侃财君认为,这一创新举措将逐步破解产业协同难题,从机制上做强三市发展优势。
在交通互联方面,还将收获一大波福利——
针对城际干道“断头”问题,推进完成7条50公里城际干道建设。包括建成长沙湘江大道—湘潭滨江路、长沙新韶山路—湘潭昭山大道、长沙红旗路南延段、湘潭白云路东延线至沿江路、昭云大道—株洲云峰大道等。
开工建设长株城际铁路、长宁、长浏市域(郊)铁路,轨道交通将完成4条195公里建设。
构建长株潭“日字型”高速公路大环线,重点推进许广茶亭互通至长沙绕城高速公路等6条高速公路建设,总长达418公里。
从理想照进现实,长株潭一体化,正以更大力度的改革和创新不断实践,向全国重要增长极进发!
(一审:杨露 二审:蒋俊 三审:王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