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 > 正文

央行:引导金融机构有力扩大贷款投放,宏观杠杆率将保持基本稳定

来源:扬子晚报2022-02-11 22:33:02

在2022年1月金融数据创下历史新高后,央行在向市场传递的最新货币政策信号中强调要“引导金融机构有力扩大信贷投放”。

2月11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在阐述了下一阶段货币政策走向的同时,并以专栏的形式分析了流动性管理策略、下一步宏观杠杆率走势和如何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等。

引导增加对信贷增长缓慢地区的信贷投放

在阐述备受关注的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思路时,央行在最新的这份报告中延续了1月央行副行长刘国强在国新办发布会上的积极信号,重申了三个“发力”,同时也强调了“不搞‘大水漫灌’”。

《报告》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注重充足发力、精准发力、靠前发力,既不搞“大水漫灌”,又满足实体经济合理有效融资需求,着力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实现总量稳、结构优的较好组合。

在1月新增贷款和社融双双创下历史新高后,市场对接下来的信贷投放节奏格外关注。

央行表示,要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有力扩大贷款投放,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在详解“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时,《报告》表示,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边际变化,加强对财政收支、政府债券发行、现金投放回笼和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等不确定因素的监测分析,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为中枢上下波动。

谈及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央行在最新的货币政策报告中强调“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信贷增长缓慢地区的信贷投放”。

“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

央行在最新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展望下一阶段房地产信贷政策时表示,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 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相比2021年第三季度的报告,央行在最新表态中没有强调“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以及“配合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但最新报告重申了表示要“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

不能将一些长短期影响因素简单相加计算流动性余缺

在专栏中,央行从短期和中长期分别阐述了银行体系流动性影响因素,并详解了自己的流动性管理。

央行称,根据对影响银行体系流动性的中长期因素和短期因素的分析预测, 综合运用法定准备金率、中期借贷便利(MLF)、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进行流动性管理,始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各期限流动性供求基本平衡,引导市场利率围绕央行政策利率运行。

“在对银行体系流动性形势进行分析时,宜着眼于央行流动性管理的整体框架而不是局部因素,不能将一些长短期影响因素简单相加计算流动性余缺,更不能将货币政策工具到期作为影响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因素,并以此判断流动性松紧程度。”央行表示。

一如既往,央行重申,观察流动性松紧程度最直观、最准确、最及时的指标是市场利率,判断货币政策姿态也应重点关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MLF 利率等政策利率,以及市场利率在一段时间内的总体运行情况,而不宜过度关注流动性数量以及公开市场操作规模等数量指标。

疫情以来我国宏观杠杆率增幅相对而言并不算高

2021年末我国宏观杠杆率为272.5%,比上年末低7.7个百分点,已连续5个季度下降。分部门看,2021年末我国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为 153.7%,比上年末低 8.0个百分点;住户部门杠杆率为 72.2%,比上年末低0.4个百分点;政府部门杠杆率为 46.6%,比上年末高0.7个百分点。

通过与主要经济体对比,央行表示,疫情以来我国以相对较少的新增债务支持了经济较快恢复增长,宏观杠杆率增幅相对而言并不算高。

在展望未来时,央行称,预计随着经济进一步恢复发展、内生增长动力不断增强,2022年我国宏观杠杆率将继续保持基本稳定。

金融体系积累的突出风险点得到有效处置

央行还以专栏的形式阐述了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取得重要成果。

“经过集中攻坚,我国金融体系积累的突出风险点得到有效处置,制度短板逐步补齐。部分金融机构自身违法违规经营、金融脱实向虚导致的‘内生’风险基本得到整肃。当前,我国金融体系整体健康、稳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进一步提升。”《报告》称。

基于“风险防范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的判断,央行表示,下一步要把稳增长、防风险放在突出位置,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方针,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 坚持在线修复为主和改革化险,坚持压实各方责任。增强前瞻性、预判性和系统性,积极应对新形势、新挑战,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坚决维护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澎湃新闻记者 陈月石

关键词:

最近更新